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大水上封事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大水上封事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教之风矣/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根本:植物的根
C、为此也/良:的确
D、察安危之/机:机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功既难/吾还也
B、疮痍未复/倚柱
C、是古人譬之种树/臣供养无主
D、凡此数/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C 
4、(1)知道了白己的过失要立即改正,接受规劝要像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迅速。做好事不要犹豫,发布命令一定要讲求信用。
  (2)况且雨水造成的灾害,是自然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是上天的谴责而牵动陛下忧心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大水上封事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甲文: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乙文:
  (勃)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瞿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唐才子传》)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勃六岁属文(        )
(2)赦除名(        )
(3)乃然曰(        )
(4)勃文,初不精思(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交构渐/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宿命其婿作序夸客/垣墙周庭,当南日
C.浮躁浅露/早缫
D.召沛府修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鱼肉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两篇短文,概括王勃这一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都督阎公开始时为什么“怒”,到后来又为什么又“极欢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活  水  源  记
刘  基
  ①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树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②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不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③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③潴(zhū):水汇积。④ 滑:流利。⑤脊令:即鹡鸰鸟。
1.第①段在介绍活水源_____________的同时,还突出了其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作者详细描写活水源周围的花草树木和鸟虫鱼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既喜爱泉水滋润清澈,又喜爱它流淌的无穷无尽。
B.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流向远处的终点。
C.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源源不断地流淌。
D.我既喜爱那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无穷无尽地流淌。
4.本文在写水清时别具匠心,请找出相关句子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 ,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 士之末 ,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担心,担忧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弄翰:写文章
D.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实现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敬慕之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选做题)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当兴吾宗。,父遇笃疾,医云”。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 .彦光忧                瘁:劳苦,憔悴
B .母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 .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 .彦光弗之罪,至州学    将:将要
2.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 .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