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当兴吾宗。,父遇笃疾,医云”。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 .彦光忧                瘁:劳苦,憔悴
B .母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 .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 .彦光弗之罪,至州学    将:将要
2.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 .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1)彦光一到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震惊) 。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到公堂。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识其姓名/籍:登记、记录
B.木郁然崇茂,悉于材/中:中意、满意
C.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虞:忧患、祸患
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六国论
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 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出身:挺身而出
B.韩、魏秦之冲/塞:冲锋,攻击
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休息:休养生息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摈:排斥,弃绝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二国秦②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
B.①则韩、魏之附秦也②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C.①而山东之诸侯②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其西
D.①夫韩、 魏不能独秦②而为天下出身以秦兵
3.苏氏父子二人同题作文,可谓千古佳话。同是分析战国时六国被秦消灭的原因,但观点不一。(请用原文的话作答)
(1)苏洵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辙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魏德深,本巨 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 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 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恭敬
B.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命/堪:忍受
D.之军法从事/动:招致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 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 到***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 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 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 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1.对下列句子中 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数岁,亦不失/亡:阵亡
B.牧门不出,固称疾/杜:关闭
C.以数千人之/委:丢弃
D.赵使人捕得李牧/微:暗暗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赵王复强起使将兵/怀王悉发国中兵
B.赵乃李牧为大将军/悉心诚之话倚托
C.封李牧武安君/谁为大王此计者
D.王翦急击赵/不如而厚遇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六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牧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
①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②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③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④匈奴小人,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⑤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⑥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是赵国防御匈奴的优秀将领,为了官吏管理的便利,他把士卒的粮食都运到将军的幕府里贮存。
B.李牧非常爱护士兵,但胆略不够,每当匈奴入侵,他都要求战士们立即进入营垒,不敢与匈奴作战。
C.由于赵王的误解,李牧被革职,后来赵王醒悟了,又再次起用李牧,李牧在赵王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后,才就任。
D.李牧被二次起用后,虽用兵有方,多次击退敌人,但由于他仍不听从王命,惹怒赵王,因而遭秦反间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郭原平字长泰,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B.性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 :熟习
C.日暮作毕,受归家/直:报酬
D.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做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A.①唯餐盐饭而已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①父抱笃疾弥年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①于母前,示有所啖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①原平乃拜而受之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