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愚人集牛乳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愚人集牛乳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取。”作是念已,便捉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嗔或笑。子死欲停置家中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认人为兄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摘自《百喻经》)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集牛乳,以供设    拟:打算。   
B.牛乳渐多,无安处    卒:最终。   
C.待临会时,当吸取    顿:停留。   
D.生嗤笑,怪未曾有    深:很,十分。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卒无安处,复酢败   ②时为众宾,瞋或笑   
B.①却后一月,尔设会   ②停担两头,可胜致   
C.①时众宾,或嗔或笑   ②云何须财,名他兄   
D.①此牛乳即干无有   ②致于远处殡葬之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是“愚人”被嗤笑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
②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取。
③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④要当葬者,须更***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
⑤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
⑥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人集牛乳》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做事要预先准备,但准备的方法要得当,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B.《子死欲停置家中》的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不能采用躲避的方法处理问题,更不能一错再错,使问题严重化。
C.《认人为兄》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之徒。“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一语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其心态。
D.《认人为兄》的故事中的“愚人”不同于前两则故事中的“愚人”,在现实生活中,“认人为兄”的故事更容易发生,更带有讽刺性。
5.断句。   
(1)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翻译。
①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A
5.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6.①我现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处储存,还会发酵酸坏掉。②生与死的境地不同,应当速速入殓了,运至远处去埋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愚人集牛乳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夜法,人尽不知/受:给予。
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离开。
C.法即一,人有南北/宗:派别。
D.见迟即渐,见即顿/疾:快速。
2.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便传顿法衣②其壮也,血气方刚
B.①法心传心②为之斗斛量之
C.①世人传南能北秀②使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D.①名渐顿②君子必慎其独也
3.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C.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D.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
B.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
C.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
D.“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慧能拜师
  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节选自《坛经》卷二)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慧能得钱,向门前/却:回头。
B.从何处来此经典/持:拿来。
C.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宿:准备。
D.遂遣慧能,令随众作务/发:安排。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艰辛贫乏,市卖柴②我彼听见大师劝道俗
B.①得见性,直了成佛②人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C.①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②因此便立南北
D.①今远来礼拜和尚②既欲结大义,遣来贵门
3.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    )
①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②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③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④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⑥猫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
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
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
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见人来奏事者/比:近来。
B.必当畏犯鳞/逆:倒生的。
C.自知者明,为难矣/信:确实。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逐渐。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心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B.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百姓所怨②漆器不已,必金
C.①自知者明,信难矣②朕所
D.①遂答云“已之”②竟不停改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    )
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③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④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⑤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
B.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互相品评比较,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类比,人君也须纳谏。
C.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
D.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财物耶/博:增加
B.禄优厚/秩:品级
C.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自死/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
5.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慕贤
颜之推
  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②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 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③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 “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④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⑤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髆(bó),肩、肩膀。②太子左卫率,官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部分:部署,约束
B、便沉湎纵恣,无纲纪/略:丝毫
C、吾爱其手迹/雅:平日,平素
D、那得都无声/问:询问,问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墨子悲于染丝,是谓矣/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昔虞国宫之奇少长君/燕王欲结
C、所以鲁人谓孔子东家丘/窃大王不取也
D、国之存亡,系生死/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引用古人“千载一圣”“五百年一贤”等语,意在说明圣贤的稀少和难得,暗含慕贤之意。
B、文章第三段写丁觇因擅长写文章和书法,官职由书记立即擢升至尚书仪曹郎,却不被当世人充分重视,对此作者深感惋惜。
C、文章第四、五段举了羊侃、杨遵彦和斛律明月等例,说明贤能之士关乎国家命运,从而论述慕贤的重要性。
D、文章运用了丰富而典型的事例来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2)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
(3)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5、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第一段提到“君子必慎交游焉”,试概括“慎交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举孔子和宫子奇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