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题。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题。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职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三国志》) 
1.对此段内容理解全面的一项 (      ) 
A.本段主要赞扬了王思引分自责,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B.本段主要赞扬了习以身代思,受不测之祸无怨言的那种重情重义的精神。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则习所谓自经子沟读而莫之知也。 
C.本段比较全面写了王思这个人物,一方面,引分自责,另一方面,苛碎无大体。 
D.本段主要写了太祖心胸开阔,能够原谅下臣之过,不加追究。 
2.以下加黑词都是官职升迁的词汇,按升、降、不升不降归为三类,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 
①皇上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②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③予左九江郡司马
④后同时为刺史
⑤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⑥再为太史令
⑦初辟司徙府,左著作郎
⑧贺卿得高
齐王信楚王
⑩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 
A.①④⑥⑧⑩/③⑨/②⑤⑦ 
B.①⑥⑧⑩/③⑨/②④⑤⑦ 
C.①⑥④⑧/③⑩/②⑤⑦⑨ 
D.①④⑥⑧⑩/③/②⑤⑦⑨ 
3.解释加黑词的意思 
①教召主者,将加重(        ) 
②唇吻翕(        ) 
③ 病梅之馆以贮之(        ) 
④连公府,不就(        ) 
⑤秦国远(        ) 
⑥境内之民无淫之心(        ) 
答案
1.B
2.D
3.①刑法  
②打开  
③开辟
④征召  
⑤偏僻  
⑥邪僻、淫乱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题。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尚节亭记
【明】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 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右之器以——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于是乎有焉——裨:好处
C.在子思则,在曾子则过——宜:应该
D.必有义焉,不可也——胶:固执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诚有大人者——裘马世家焉
B.至于涉寒暑,霜雪,而柯不改——惠文、武、昭襄故业,因遗策
C.夫节之时义,大易矣——吾所以待侯生者矣,天下莫不闻
D.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矣——靡不有初,克有终
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卉木也——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B.故为亭竹间,名之曰“尚节之亭”——君子博学日参省乎
C.而早节立志——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D.岂为玩好而已——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 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之官舍——延:招请。   
B.履穿踵,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日——寸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疾良已——二虫又何知                            
B.侄某识之——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喜饮益甚——缦立远视,望幸焉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乙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①;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1.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
甲: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少刚毅修谨,工骑射。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废,官属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
  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围。帝闻而大悦,遣舍人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免。
  寻而领马邑太守。其年,始毕可汗率骑数万来寇马邑,复令二特勤将兵南过。时郡兵不满三千,仁恭简精锐逆击,破之。其二特勤众亦溃,仁恭纵兵乘之,获数千级,并斩二特勤。帝大悦,赐缣三千匹。其后突厥复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击,斩千余级,大获六畜而归。
  于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馁,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又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其麾下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将为乱,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厅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隋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骠骑将军蜀王军事——典:主管
B.官属多其患——罹:遭受
C.遣舍人诣军问——劳:慰劳
D.仁恭精锐逆击——简:精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功拜上开府——公独一军破贼
B.帝谓曰——败军将不可以言勇
C.得人情如此——后突厥复入定襄
D.帝闻大悦——大获六畜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王仁恭能征善战的一项是(     )
①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      
②从杨素击平之       
③数日不得出境
④遇贼,击走之                  
⑤仁恭纵兵乘之        
⑥仁恭率兵四千掩击
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时,王仁恭因为平定杨谅叛乱有功,任命为上将军。
B.仁恭和他的侄子参与杨玄感的叛乱,事情失败后被罢免了官职。
C.始毕可汗率军入侵马邑,王仁恭以少胜多,击败敌军,斩首二特勤。
D.当天下大乱,到处闹饥荒时,王仁恭却晚节不保,收取贿赂。
5.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厅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杭州仁和县(     )
(2) 以谢平奖进(     )
(3) 于是不复其相知(     )
(4) 所忧者气而骄(     )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