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识别力    
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    
C.大军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    
D.先主悔,请还——寻:不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时人怪问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今拔十失五,犹得半——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将军此执之——不如善遇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1)今天趁这次会见的机会,就可以捉住他,那么将军就不必兴师动众而稳当地坐定一州了。
  (2)(从前)武王伐商纣,军队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出言不当,快给我出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为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谓人曰:“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上遣使告之,善心素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敕书唁焉。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服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日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宿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者之奏。
        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叔而低徊若此?”
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返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注】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大负气。”命捉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遂害之。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注】舞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                            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都一一涉猎,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部下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                                                        
②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董文炳传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
        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
B.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籍:借
C.文炳曰:“后当我。”          德:感激
D.或谗之府,府欲害之          中:污蔑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①⑤⑥
B.②③⑤
C. 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4.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约           倍:违背。
C.梁孝王为中大夫。                         事:侍奉
D.单于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今匈奴负戎马足,怀禽兽之心。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
C.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利。
      军中无以为乐,请剑舞。
D.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大行王恢言上曰。
       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
① 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 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 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重建屯溪桥记
朱彝尊
  浙江之源,是名率水,由武溪东北,流合渔亭、榔木二水,经齐云之麓,夹溪入焉;东过珠里,越隆阜至屯溪。其西南五城之水,注月潭,度闵口,纳高枧之流达黎阳。黎阳者,南朝之废县治也。东北之屯溪,汇于率口。或日孙吴时毛甘屯兵万户于是,故溪以屯名。或日程忠壮王灵洗之所保也,故其子姓多率口居
  盖自率水东至于浙,为濑四十有七,滩三百有六十,浚流惊急,至屯溪而平。土人乃筑石为桥,以通行道。创始于明嘉靖十五年,历百有余岁,民安其利。康熙丙辰桥圮,率口程翁子谦出私钱独任之,先后费钱六百七十万。阅二年,桥成。又十七年,再圮。翁曰:“桥之不固,是吾过也。”遂以丁丑之秋,复事兴建,仍独任之,桥未成而翁殁。其子户部广西清吏司员外郎岳,继翁志,匠石之费几倍。工既竣,乃介珠里陈君昶青,乞予为志。
  若新安江水,其清见底,可洄可游。然溪流既广,梁非石不久。兰舟竹筏,齐出其下,陆则车徒之声互,茶纲纸户交于五达之衢。易之以木则易坏。易坏,则行者病。岁事更作,则居者劳。城郭、沟池、树渠之固,将失其险。然后知翁济人之功,经画之计为远且周也。今朝野之士,往往守杨氏为我之学,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事辄相诿,其于处世之术则工矣。任重之谓何?使居其乡者,皆克如翁之用心,不私其财,恒以济人为念,推而邦国天下,何利之不可兴。而害之不可去?昔之人所以贵,夫任天下之重者,盖由是矣。翁以子岳贵,封朝议大夫、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尝捐金,置府县儒学田,葺明伦堂,筑率口上流沿溪石堤,建宗祠,修族谱,乐善不倦,其为德邻里,匪止两建石桥而已。(节选自《屯溪市志》,略有删节)
  【注释】①屯溪桥:又名“镇海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老街与黎阳,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②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濑四十七——有:通假字,通“又”
B.二年,桥成——阅:经过,经历
C.桥之不固,是吾也——过:过失,过错
D.皆如翁之用心——克:克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西南五城水——巫医乐师百工
B.土人筑石为桥——今其智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易之木则易坏——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其于处世之术工矣——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一段是关于新安江源头考辨的论述及记录“屯溪”由来的几种可能。
B.选文第二段记述了程子谦父子两代人修葺屯溪桥——镇海桥的艰难经历。
C.选文煞尾一段不但记录了程氏的善举,还由此引发了一通关于经世为人的宏论。
D.程子谦父子都是“乐善不倦”“为德邻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日程忠壮王灵洗之所保也,故其子姓多率口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以丁丑之秋,复事兴建,仍独任之,桥未成而翁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恒以济人为念,推而邦国天下,何利之不可兴,而害之不可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gu ān无妻或丧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填(zhèn戴在耳垂上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乎?” (《战国策·齐策》)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者不          说:通”,高兴
B.亦无恙耶      岁:年景,收成
C.书未              发:发出
D.困穷              振:通”,救济
2.对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助王养其民者也
③苟无岁,以有民
为至今不***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3.对赵威后感叹齐王、子万民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钟离子助王养民却没有被任用
B.叶阳子助王息民却没有被任用
C.子仲这样的人至今还没有被除去
D.婴儿子侍亲至孝却没有得到封赏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国使者因为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的情况而有些不高兴。
B.赵威后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所以她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问齐王怎样。
C.叶阳子、钟离子都是齐国的隐居不仕的贤人,赵威后认为应该给他们官职。
D.於陵子仲是无所事事的百姓代表,赵威后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掉。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