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文言文阅读。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世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1.以下各组都能说明项籍“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
①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之也。”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④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⑤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所击***数十百人。
⑥籍为裨将,徇下县。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项羽之所以姓项氏,是因为他家世代为楚国将领,被封在项城。  
B.项籍很喜欢兵法,但只略知兵法大意。
C.项梁曾经因罪案被牵连,被栎阳县逮捕。项羽于是托蕲县主狱官曹咎写一封说人情的信,送到栎阳县狱掾司马欣处,项梁得以脱罪。
D.项梁得知会稽郡守欲起兵反秦,在他的话的启发下,项梁与项羽谋划,先***了殷通,自己做了会稽郡守,项籍做了副将。
3.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读书不过记姓名而已;剑术不过能敌一个人,都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是可以敌万人的学问。   
  (3)长江以西都起兵反秦,这也就是天要秦亡国的时候。我听说先发可以制人,后发的人就要被人所制。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1.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夜围南出   溃:突围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项王悲歌慷慨   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B.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理于晋
C.赤泉侯杨喜骑将   击破沛公军
D.项王嗔目叱之   哙拜谢,起,立饮之。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B.为了证明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敌, 嗔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齐少孤,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
  钱惟演守河阳,请曲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许之。齐曰:“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遂劾奏惟演。太后大出金帛修景德寺,遣内侍罗崇勋主之,命齐为文记之。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
  太后崩,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事。阁门趣百官贺,齐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
  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捕得系狱,连逮甚众。帝怒,使齐按问之。齐曰:“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帝悟,遽释之。
  蜀大姓王齐雄坐***人除名。齐雄,太后姻家,未更赦,复官。齐曰:“果如此,法挠矣!”明日,入奏事曰:“齐雄恃势***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等与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如朝廷何!”帝勉从之,乃抵齐雄罪。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颍人见其故吏朱宋会丧,犹号泣思之
  齐方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丁谓秉政,欲齐附己,齐终不往。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官。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率为名臣。始,齐无子,以从子延庆为后。既殁,有遗腹子日延嗣。(节选自《宋史·蔡齐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趣:通“促”,赶快
B.使齐问之——按:遗照
C.与齐议帝前——迭:轮番
D.蜀大姓王齐雄***人除名——坐:因犯……罪或错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蔡齐刚正廉明,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①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
②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
③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
④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
⑤以恩废法,如朝廷何
⑥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齐不畏权势,仗义执言。钱惟演驻守河阳,请求朝廷额外给他增加一些钱饷,章献太后拟准奏,蔡齐上表弹劾钱惟演。
B.蔡齐正直清明,品质高洁。太后修景德寺,命蔡齐作文记述此事,罗崇勋暗中使人引诱,可是蔡齐却不为名利所动,迟迟不肯为之撰文。
C.蔡奇处事公正,据理力争。太后的姻亲齐雄,未经赦免,便恢复官职。蔡齐坚决反对,皇帝欣然听从,最后让齐雄抵罪。
D.蔡齐庄重而有风采,性格谦逊退让,从不妄言。有善从不自夸。丁谓执政,想要蔡齐依附自己,蔡齐最终也没能如他所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
①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颍人见其故吏朱窠会丧,犹号泣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日:“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日:“***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世祖日:“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日:“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节选自《元史·张文谦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见,应对旨——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信任——见:看见
C.施行之——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之——多:称赞、重视
(2)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
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
③***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④分命诸将毋妄***,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
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代居住在潜邸一带。他的同学刘秉忠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世祖大怒,屠***城中百姓。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
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日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贷:宽恕
C.处达,临祸福——穷:困窘
D.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长亡归,隶淮南兵庐,以善战名,然以来归人不得大官,为通州副都统。时淮多健将,然骁雄无逾才。才知兵,善骑射,抚士卒有恩,至临阵,军律凛凛。其子当战,回白事,才望见以为败也,拔剑几***之
  贾似道出师,才以兵属孙虎臣为先锋,相拒于丁家洲。大军设炮架彀车弩江滨,中流数千艘,旌旗联亘,鼓行而下。才奋兵前接战,锋已交,虎臣遽过其妾所乘舟。众见之,蕹日:“步帅遁矣。”于是诸军皆溃,才亦收兵入扬州。大兵乘胜攻扬州,才为三叠阵逆之三里沟,战有功。又与元帅战扬子桥,旦暮兵乱,流矢贯才肩,才拔矢挥刀而向前,所向辟易。已而大军筑长围,自扬子桥竞瓜洲,东北跨湾头至黄塘,西北至丁村,务欲以久困之,时德祜元年也。
  明年正月,宋亡。二月,五奉使及一阁门宣赞舍人持谢太后诏来谕降,才发弩射却之,复以兵击五奉使于召伯堡,,大战而退。未几,瀛国公至瓜洲,才与庭芝泣涕誓将士出夺之。将士皆感泣。乃尽散金帛犒兵,以四万人夜捣瓜洲,战三时,众拥瀛国公避去。才追战至浦子市,夜犹不退。阿术使人招之,才曰:“吾宁死,岂作降将军邪!”四月,才以兵攻湾头栅。五月,复攻之,骑旋泞而止,乃舍骑步战,至四鼓,全师以归。扬食尽,才时出运米真州、高邮以给兵。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庭芝以在围久,召才计事,屏左右,语久之。第闻才厉声云:“相公不过忍片时痛耳。”左右闻之俱汗下。才自是以兵护庭芝第,期与俱死。
  七月,益王在福州,以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保康军承宣使召才,才与庭芝东至泰州,将入海。阿术以兵追及,围泰州,使使者招之降,才不听。阿术驱扬兵士妻子至城下,会才疽发胁不能战,诸将遂开门降。都统曹安国入才卧内,执之以献。阿术爱其忠勇,欲降而用之,才肆为慢言;阿术责庭芝不降,才曰:“不降者才也。”复愤愤不已,阿术怒,剐之扬州。才临刑,夏贵出其傍,才切齿曰:“若见我宁不愧死邪?”(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注】①大军:元军。②蕹:喧哗。③瀛国公:即宋恭帝赵显,5岁时降元,封“瀛国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短悍——貌:身材
B.以兵孙虎臣为先锋——属:托付
C.为三叠阵之三里沟——逆:迎战
D.泣涕将士出夺之——誓:出征前告诫将士,表示决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姜才“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旌旗联亘,鼓行而下
②为三叠阵逆之三里沟,战有功
③发弩射却之
④追战至浦子市,夜犹不退
⑤与战达旦,弼几殆
⑥以兵护庭芝第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才年少时被掳往河北,后来逃回,来到淮南从军;他骁勇善战,熟悉兵法,精通骑射,爱兵如子,军纪严明,但由于是从敌占区回来的,所以只做到了副都统。
B.姜才在丁家洲奋力迎战元军,两军已交锋,主帅孙虎臣突然带领妻妾乘船逃跑,元军见了欢呼说:“宋军主帅逃跑了。”于是各路宋军纷纷溃败,姜才只得退守扬州。
C.姜才被困扬州期间,宋朝亡国,元军派遣使者招降姜才,姜才发弩箭射退来使,后又出兵在召伯堡袭击元使,虽然没有成功,但显示了过人的胆略和忠义壮举。
D.姜才被围在泰州时由于肋上生疮不能作战,部将趁机开城投降;姜才被俘后,元军以任用他为诱饵,劝其投降,姜才宁死不屈,怒骂不止,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子当战,回白事,才望见以为败也,拔剑几***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旦暮兵乱,流矢贯才肩,才拔矢挥刀而前,所向辟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