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中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生气、愤怒
B.《齐偕》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C.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往,到……去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又何知
B.以六月息者也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蟪蛄不知春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负大翼也无力  其正色邪?
  远而无所至极邪?
B.二虫又何知
  风积也不厚
C.风之积不厚
  不知其几千里
D.我决起
  夫列子御风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C.与大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D.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
而征一国者。  (        )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

答案
1、A
2、C
3、D
4、D
5、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冥 通“溟”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知 通” )
  而征一国者。  ( 而 通” )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辩  通” )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B.假舟楫,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
C.知明行无过矣——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shē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shě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通“泥”,停止。②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③俾:使。④徼:谋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礼乐以陶吾民——禅:继承      
B.故生师有舍,廪有次——庖:厨师  
C.范阳祖君无择袁州——知:掌管      
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草茅:指民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倡不和,教尼不行          ②弃甲曳兵
B.①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②更役 ,复若赋
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东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①秦山西鏖六国          ②作《师说》贻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③⑤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皇帝定鼎于兹        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朔南     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 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则无姿 姿:风姿
B、正则无 景:景致
C、明 告梅者 鬻:卖
D、文人画士之 祸:灾祸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绳天下之梅
B、梅曲为美
C、有文人画士孤僻之隐……
D、五年为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对下面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风雪 乘:冒着
B.道少半,中岭 越:飞越
C.而半山雾若带然      居:停留
D.复西谷,遂至其巅 循:顺着
2.下面对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句中,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传神地写出了登山的迫切心情。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用比喻手法写在山 顶远望、俯视所见,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感受。
D.本段内容主要是为下文写泰山日出作铺垫,所以文字虽多,但并非文章重点内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