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

2,4,6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析产与侄析:分析
B.穆廉得其实廉:查访
C.坐诉者,系狱久系狱:关押在狱中
D.穆治之不少贷不少贷:一点也不宽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因析产与侄,属于妾子
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还,以疾卒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D.时杨荣当国
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
①比谒选,有司馈之赆               ②仁宗监,屡上封事
③理冤滥,摧豪强                   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经过明察暗访,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
C.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
D.鲁穆的儿子崇志,历任应天府尹,为官廉洁刚直,有他父亲的风范。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2分)
(2)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3分)
(3)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3分)
答案

小题:A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1)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2分)(2)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3分)(3)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3分)
解析

小题:(分割)
小题:(C项均为“因”争  A才/竟然  B嘱咐/连缀  D执掌/抵挡)
小题:(①②⑥与执法无关)
小题:(是杨荣家人犯法)
小题:无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出身。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迁任福建佥事。清理冤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李家族人到官府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漳县人周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生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于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民众都称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贷。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他不接受。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尹,廉洁刚直有乃父风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被:传播
B.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待:凭借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势:兵家争胜的形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
B.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C.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令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B.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C.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
D.写《离***》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3)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选自《晋书•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言不可不察也察:详审。
B.诸儒咸以严议为长长: 至理。
C.竟从之竟:竟然。
D.思详具闻具:全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然后乃可保大定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浩深纳之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
D.以疾去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殷浩抓住机会处理政务。他认为,朝廷应当再申明授任的原则,让韩信和彭越,萧何和曹参,内外之任,各有所司;深思廉颇和蔺相如屈伸的道理,陈平和周勃和睦相处的原因,让官员们都保持友好的关系……
B.到哀帝即位时,议论所继承的统绪,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孔严和丹阳尹庾和主张说:“顺着根本保持正统,最亲的血统不能改变,应该是继承成皇帝。”
C.东海王司马奕请求钱塘、海盐用水牛牵引船过坝的的税收获取钱财,皇帝开始同意了,孔严劝谏后停止了。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D.孔严任吴兴太守,善于治理,很得人心。余杭和武康都出了个在荒年舍子救亲属儿子的人。孔严都褒奖举荐他们。还选取有才能之士,议论者赞美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
(2)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 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月,庚辰朔朔:初一
B.敕鞫之,反形已具鞫:审讯
C.愿审思,勿误也审:反复
D.敕门司尽辟其骑辟:遣散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太宗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①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②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
③上流涕曰:“我不能尔!”
④上又抽佩刀欲自刺
⑤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
⑥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⑤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岑文本主张立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主张立晋王李治,褚遂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向李治。
B.李泰用谎言欺骗唐太宗,唐太宗浑然不觉,谎言虽为褚遂良识破,唐太宗依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C.李泰利用李治和李元吕的非法交往胁迫李治,李治满面忧色,唐太宗得知真相后,觉察到李泰的凶险,刘当初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十分后悔。
D.李承乾蓄意谋反,想巩固太子地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之位,均引起唐太宗反感,结果仁孝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5分)
(2)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帝嘉叹,悉付所司。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ìyǔ,疏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适:恰好B.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科:分派
C.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毕:全,都D.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殚:竭,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窃为大王不取也
B.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慧褒始舍于其址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以其无礼于晋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治十七年,李东阳奉命祭祀阙里庙返回后,给皇帝上疏报告途中见闻的严重灾情,对时局可能发生变故表示深深的忧虑。
B.李东阳在报告灾情的同时,也慨叹自己以前未能深入如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认为各级官府都有包庇犯罪,蒙蔽朝廷的弊端。
C.李东阳路上调查问询,发现朝廷人浮于事、租税太多,大兴土木,导致国家财力亏空;权贵豪族、皇亲国戚、内廷官员争相危害百姓,非常严重。
D.李东阳认为国家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皇上受到官员的蒙蔽,请求皇上言广开言路,采纳忠臣的良好建议,皇上高兴的采纳了他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4分)
(2) 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问之,乃继母也,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重荣起于军卒,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契丹数遣使责高祖,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 (3分)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处理政事也能明断。在处理父母诉讼儿子不孝的案件时,他巧妙地审查,发现了继母虐待诬陷儿子的真相,呵斥了继母。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死他们,是因为他对晋国忠贞不渝,不惜对抗高祖的命令,但是高祖始终对他无可奈何。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虽然安重荣反复挑衅触犯契丹使者,但是契丹知道他又反叛之心,希望从中得利,因此没有对他发怒,最后安重荣果然叛变了。
D.安重荣虽然对朝廷向契丹俯首称臣强烈不满,但是他一直与高祖离心离德,最终没能够发挥自己的勇武与才智效命国家,反而造成分裂与动乱,身败名裂,令人扼腕。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2) 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