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英 雄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英 雄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注】,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高祖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取材于刘劭《人物志》)
【注】分数:指军队编制,人员配置。这里指区分配置。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别名:另外的名称
B.然后乃能各其所长也济:成就
C.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先登:先锋
D.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也数:关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英”与“雄”要兼具的一组是(      )(3分)
①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②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③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④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
⑤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B.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C.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英分少”,刘邦“英分多”。
D.本文正反说理,对比鲜明,用典型事例说明了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的道理。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3分)
(2)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3分)
(3)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因此人类中文才武功优异超众者,由此而命名。(“文武茂异”、“取名于此”状语后置句、句义。“人之文武茂异”也可译为定语后置句。)
(2)所以,“英材”用智慧谋划于开始,用明察发现事物的微小动向,又通过“雄材”的胆略去实施它。(是故、见机、句义)
(3)但是却不能听取奇异的计谋,有一范增而不能重用,因此陈平等人也就逃跑归顺了刘邦。(听采奇异、亡归、句义)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别名:区别。
小题2: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C.③句说英和雄的作用,④句说“英分”的重要性,据此两句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可知,B.“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错,按文意“英”“雄”“各济其所长”, 为相者兼有为将者的胆力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三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文武茂异”、“取名于此”状语后置句,“人之文武茂异”定语后置句(2)“是故”“见机”(3)“听采奇异”“亡归”。
【参考译文】
草木的精华称为英,禽兽中超群者称为雄。那些文才武略卓越者称为英雄,就是由此得名的。所以具有远见卓识的叫做英,胆力超群的叫做雄,这是英和雄大概的区别。如果考察分析人所禀赋的英与雄的区分配置,就会发现英和雄是互相配合、互相依赖着的。如果把英与雄各自一分为二,然后交错搭配组合,在一个整体中“英”与“雄”各占一份,这样的人材能成就功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聪明智慧是英材的天赋,不具备雄材的胆略,正确的观点就不能推行。胆识力量是雄材的天赋,不具备英材的智慧,事业也不能成功。所以,“英材”用智慧谋划于开始,用明察发现事物的微小动向,又通过“雄材”的胆略决断而付诸实施。“雄材”用力量制服大众,用勇敢排除困难,又通过“英材”的智慧而成就功业。这样,英材和雄材就能够互相用对方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
聪慧能够谋划事情的开始,明智能够洞察事物的动向,但勇气不足以去实行,(这样的人)可以遵循常道,而不能应付变故。力量超过众人,又具备勇敢的禀性,而没有判断事理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是先锋,但不能够做统帅。一定要智慧足以谋始,明察足以见微,胆略足以决断,这样的人材算是英材,张良就是这类人。力气足以超过他人,勇敢足以敢作敢为,智慧足以谋断事理,这样的人材算是雄材,韩信就是这类人。所以英材可以为相,雄材可以为将。如果一个人身上兼备英材和雄材,就能够功高盖世,称雄一时,刘邦、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英分和雄分相比较,英分更显得不能缺少。缺少英分,英材一定会离开他。所以项羽力能拔山,气概盖世,也有顺时应变的明智,但是却不能听取奇异的计谋,有一奇士范增而不能重用,陈平等人也就逃亡归顺了刘邦。英分多的人,雄材服从他,英材归顺他,两得其用,所以刘邦能够吞并强秦,击破西楚,统一天下。
这样说来,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只具备英分而没有雄分,那么雄材不会服从;只具备雄分而没有英分,那么英材也不会归顺。所以只具备雄分的人能得到雄材,不能得到英材;只具备英分的人能得到英材,不能得到雄材。因此,一人之身兼有英分和雄分,才能够统率英材和雄材,成就伟大的事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英 雄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请用斜线( ∕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督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陇西太守领:兼任
B.诸葛亮出祁山值:恰逢
C.常乏谷苦:痛苦
D.以金帛犬马市: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达白太祖蚓无爪牙
B.而臣醉见识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支度州界军用之余度我至军中,公
D.随时供给家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二人的劝谏才得以免刑。
B.明帝认为凉州地处遥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徐邈不负所望,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小题4:把原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5分)
译文:                                                                   
                                                                         
(2)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鵕,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次:停驻
B.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衡量
C.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一:一直
D.子孙最为蕃昌蕃昌:兴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大猎惧楚日削月割,趋于亡
B.载颖归童子莫对,垂头
C.上未尝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D.不复召,归封邑不如而厚遇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奇文,它把毛笔拟人化,融合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以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了一篇历史传记。
B.文章既叙说了毛笔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又以它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C.文章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开头两段是写人,写毛颖的祖先,后几段则是写物,写毛笔的产生、发展历史。
D.《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言必有据,处处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3分)
⑵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小题1:公西华认为“弟子不能学”的东西是什么?(1分)
小题2: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言论似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3)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解释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致:美的姿态。不绝如缕缕:细丝。
B.干禄:求功名利禄。偭规矩而改错偭:背向、违背。
C.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D.桂棹:木兰做的桨。渠会永无缘渠,相。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