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蚊 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蚊 对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囋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蚊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人。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絪緼二气,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若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可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注]:翣(shà):扇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形受质质:资质
B.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
C.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陵:欺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B.尔不谨,蹇帷而放之人。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其孰能讥之乎
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絺帷中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入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题3分)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3分)
译文: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译文:
(3)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A
小题:B
小题:C
小题:D
小题:
(1)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3分)
(2)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3分)
解析
(3)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已的君子之道吗?(3分)
小题:质,本质。B项第一个“贵”为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第二个“贵”,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尊贵的方面。C项中“畜”为“奉养”的意思,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有“俯不足以畜妻子”的句子。D项中“陵”通“凌”,欺凌;高中语文第一册读本《荆轲刺秦王》中有“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的句子。
小题:B项中的“而”连词,表示相承关系;A项中的“也”均为句末语气词,但第一个表示陈述语气,第二个表示肯定、感叹语气;C项中“其”,第一句中为代词,指一般人,第二句中为副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D项中的于均为介词,第一句中引出动作的对象,第二句中“于”和“见”组成表示被动的“见……于”句式。
小题: “左麾右旋”的主语应该是“童子”。
小题:《蛴对》主要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来讽喻当时的社会,因此D项后半部分“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的理解显然有误。
小题:
(1)句兼考查被动句式,“为……所”表示被动,“亟”,赶紧,赶快。
(2)句兼考查判断句,“苟”,如果“至”,周到;“乌”,怎么;“为”,成为。
(3)句兼考查反问句式,“噆”,残害,残食;“而”,却;“身”,自己;“岂……耶”,难道是……吗。
[参考译文]
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上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子,于是就睡着了。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囓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况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什么东西给困扰了,赶快拿蜡烛来照看看!”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蚊,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和肚皮,通体涨大变红。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囓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向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到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天台生于是指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
童子听了,哑然失笑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那个高贵、那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假如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蚊子还对人谨慎畏惧,大白天不敢暴露他们的形迹,躲在看不见的地方来观察人,乘人疲备松懈的时候,然后才有所谋求啊!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乘着同类有间隙的时候来欺负他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饿倒在草野间,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现在您一被蚊子蛟囓,就立即睡不安稳,知道同类相残却好像没听见过一样,这难道是君子先别人后自己的道理吗?”
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蚊 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孙业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法,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节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3、为下面文段加上标点符号。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C.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依据的原则是兵法上说的,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上将军会失败,行军五十里只有一半人能与敌争利。
D 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1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辛谠者,太原尹云京孙也。学《诗》、《书》,能击剑,重然诺,走人所急。初事李峄,主钱谷。性廉劲,遇事不处文法,皆与之合。罢居扬州,年五十,不肯仕,而慨然常有济时意。
庞勋反,攻杜慆于泗州。谠闻之,挐舟趋泗口,贯贼栅以入。慆素闻其名,握手曰:“吾僚李延枢尝为吾道夫子为人,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谠亦谓慆可共事,乃请还与妻子决,同慆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谠北行。谠未至,慆忧之,延枢知必来,曰:“谠至,可表为判官。”慆许诺。俄而至,慆喜曰:“围急,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乃劝解白衣被甲。
贼将李圆焚淮口,谠曰:“事棘矣,独出可以求援。”乃与杨文播、李行实戊夜逾淮,坎岸登,驰三十里至洪泽,见戍将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异等曰:“贼众我寡,不可往。”谠拔剑瞋目呼曰:“泗州陷在旦夕,公等被诏来,乃逗留不进,欲何为?大丈夫孤国恩,虽生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吾今断左臂***君去。”推剑直前,厚本持之,公异等仅免。谠望泗恸哭,帐下皆流涕。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谠曰:“足矣!”遍问士曰:“能行乎?”皆曰:“诺。”谠仆面于地,泣以谢。众既叩淮,有人语曰:“贼破城矣!”谠将斩之,众为请。谠曰:“公等登舟,吾赦其死。”士遽登。已济,慆亦出兵,表里击,贼大败。谠入,人心遂固。浙西杜审权遣将翟行约赴援,壁莲塘,慆欲遣人廷劳,诸吏惮不敢出,谠独往犒而还。
围三月,救兵外败,城益危。谠复请乞兵淮南,与壮士徐珍十人持斧夜斩贼栅出,见节度使令狐綯,复诣浙西见审权。时皆传泗州已陷,疑谠为贼计,囚之。谠引李峄自明。峄时为大同防御使,称其忠可信。审权乃许救,合淮南兵五千,盐粟具。方淮路梗,不得进。谠引兵决战,斩贼六百级,乃克入,城上欢叫,慆与下迎泣,表其功于朝,授监察御史。围凡十月乃解,卒完一州。
初,谠求救也,过家十余,未尝见妻子,得粮累二十万。谠子及兄子客广陵,托慆曰:“使先人不乏祀,公之惠也。”后以功第一,拜亳州刺史,徙曹、泗二州。乾符末,终岭南节度使。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八》)
[注]①石抹宜孙:元朝将领。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走人所急走:奔走相助
B.士遽登遽:急忙
C.壁莲塘壁:筑墙
D.围凡十月乃解凡:总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辛谠“性廉劲”和“有济时意”的一组是( )(3分)
A.能击剑,重然诺谠闻之,挐舟趋泗口
B.遇事不处文法谠至,可表为判官。
C.谠望泗恸哭,帐下皆流涕事棘矣,独出可以求援
D.诸吏惮不敢出,谠独往犒而还过家十余,未尝见妻子,得粮累二十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久辛谠来到,杜慆高兴地说:“叛贼围攻得很紧,连鸟都不敢飞过,您却冒着锋利的刀刃进入危急的城池,这连古人都做不到。”于是劝说辛谠脱下布衣披上甲衣。既表现了辛谠“重然诺”,也表现他“廉劲”的性格和“济时”的慷慨豪意。
B.辛谠在洪泽求救时,对郭厚本部将短视的意见非常愤慨。辛谠怒声喝斥说:“大丈夫辜负了国家的厚恩,虽然活着也是可耻的。况且失去泗州,淮南就会成为贼寇占领的地方,你还能独自存在吗?我今天要砍断你的左臂***掉你后离去。”
C.辛谠在浙西求救时到处都传说泗州已经失陷,杜审权怀疑辛谠是为贼而实施的计谋,就囚禁了他。辛谠请李峄为自己辩白。李峄当时任大同防御使,说他忠诚可信。杜审权这才答应救援,并会合五千淮南兵,备办盐和粮食。
D.后来因为功劳第一,被授予亳州刺史的官职,又调任曹、泗二州的刺史。乾符末年,官位终于岭南节度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述庵文钞》①序
姚 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②。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助成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
[注]①《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 ②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过分
B.鼐心独贵其才    珍贵
C.见寄于金陵   拜见
D.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体裁
小题2:下列各句,不属于作者对写作的看法的一句是                     (3分)
A.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
B.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
C.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
D.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指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都是构成“学问”的一部分,应该“相济”、“兼长”,不偏废,不相害。
B.作者认为,如果过于追求“义理”、“考证”,就会导致文章言辞杂乱,内容琐碎繁绕,难以成为上乘之作。
C.作者以王兰泉先生的写作为例子,说明要写出描写精细而意味不尽的文章,就必须有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
D.作者希望读书人不仅要懂得欣赏《述庵文钞》优美的文辞,更要从中领悟到王兰泉文章的魅力是在于“兼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天性孝友。父殁,未葬,火焚其庐。溢搏颡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①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后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时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洪武元年,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文忠之征闽也,存道以所部乡兵万五千人从。闽平,诏存道以所部从海道北征。溢持不可,曰:“乡兵皆农民,许以事平归农,今复调之,是不信也。”帝不怿。既而奏曰:“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一举而恩威著矣。”帝喜曰:“孰谓儒者迂阔哉!然非先生一行,无能办者。”溢行至处州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有改动)
[注]①石抹宜孙:元朝将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夜绐守者脱归      等待
B.以义兵属其子存道      托付
C.溢悉籍还其家      找借口
D.时廷臣伺帝意      伺机
小题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章溢)天性孝友
B.吾兄止一子,宁我代(兄子)
C.留(于)溢幕下
D.兵已入闽者,俾(其)还乡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溢为人非常孝顺,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大火烧到了存放灵柩的草屋。章溢叩头向天呼喊,结果大火烧到了灵柩存放的地方就熄灭了。
B.蕲州、黄州的强盗侵犯龙泉,章溢被他们抓住后,坚决不投降。不久,官府带兵前来,打败强盗,把他解救出来,章溢反而为强盗说情。
C.章溢对待自己的手下十分友爱,他在被任命为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时,还顾念着家乡带出的义兵,不忍心独享功劳,最后推辞不去就职。
D.章溢为官能够顾全大局,体恤民情,他反对大臣们对百姓采取严厉苛刻的措施,在处理入闽乡兵一事上恩威并重,得到了太祖的赞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逵,字仲通,其先自邢徙洛。康定中,兄遵死于敌,录逵为三班奉职,隶陕西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方议取灵武,逵曰:“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未几,泾原任福以全军没,人服其先见。陈执中安抚京东,奏为驻泊将。执中与宾佐论当今名将,共推葛怀敏。逵曰:“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曰:“喜功徼幸,徒勇无谋,可禽也。”执中叹曰:“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为真定兵马监押。保州卒叛,田况遣逵往招之。逵与乱者侍其臻尝同事范仲淹,驰至城下,示以旧所佩紫囊。臻识之,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曰:“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论功加阁门祗候、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河东,俾权忻州。契丹来求天池庙地,籍不能决,以诿逵。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檄报之,契丹愧伏。种谔受嵬名山降,取绥州,夏人遂***杨定。朝论以边衅方起,欲弃绥。逵曰:“虏既***王官,而又弃绥不守,见弱已甚。且名山举族来归,当何以处?”既而夏人欲以塞门、安远二砦来易,朝廷许之。逵曰:“此正商于六百里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与。”遣其属赵离、薛昌朝与夏使议,唯言砦基,离曰:“二砦之北,旧有三十六堡,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逵忱慨喜兵学,神宗尝访八阵遗法,对曰:“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因为帝论其详。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逵择诸校习金鼓屯营者六十四人,使人教一队,顷刻而成。尤善用偏裨,每至所部,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卒。辍视朝一日,赠雄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宋史•郭逵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论以边衅方起 以:用。B.乃寝其请寝:止息。
C.神宗尝访八阵遗法访:询问。  D.因为帝论其详因: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逵“有先见之明”和“做事精细”的一组是
A.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
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
B.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 
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
C.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
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
D.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主—法尔
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逵的祖先是从邢州迁居洛阳的,他任三班奉职时,属范仲淹管辖,范仲淹经常勉
励他读书学习。
B.保州叛乱时,郭逵与叛将侍其臻同为范仲淹同事,他以故交身份人城,申明利弊,
以身为质,最终使叛军开城投降。
C.绥州事件中,朝廷曾想要放弃绥州,郭逵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王朝官员已被***,
若再抛弃绥州就太示弱了。
D.郭逵精通兵法。他曾经选择几十名熟习号令和屯营扎寨的校官,让每人教练一队士
兵,很快便训练成功。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乏,故临阵皆尽其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