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辛谠者,太原尹云京孙也。学《诗》、《书》,能击剑,重然诺,走人所急。初事李峄,主钱谷。性廉劲,遇事不处文法,皆与之合。罢居扬州,年五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辛谠者,太原尹云京孙也。学《诗》、《书》,能击剑,重然诺,走人所急。初事李峄,主钱谷。性廉劲,遇事不处文法,皆与之合。罢居扬州,年五十,不肯仕,而慨然常有济时意。
庞勋反,攻杜慆于泗州。谠闻之,挐舟趋泗口,贯贼栅以入。慆素闻其名,握手曰:“吾僚李延枢尝为吾道夫子为人,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谠亦谓慆可共事,乃请还与妻子决,同慆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谠北行。谠未至,慆忧之,延枢知必来,曰:“谠至,可表为判官。”慆许诺。俄而至,慆喜曰:“围急,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乃劝解白衣被甲。
贼将李圆焚淮口,谠曰:“事棘矣,独出可以求援。”乃与杨文播、李行实戊夜逾淮,坎岸登,驰三十里至洪泽,见戍将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异等曰:“贼众我寡,不可往。”谠拔剑瞋目呼曰:“泗州陷在旦夕,公等被诏来,乃逗留不进,欲何为?大丈夫孤国恩,虽生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吾今断左臂***君去。”推剑直前,厚本持之,公异等仅免。谠望泗恸哭,帐下皆流涕。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谠曰:“足矣!”遍问士曰:“能行乎?”皆曰:“诺。”谠仆面于地,泣以谢。众既叩淮,有人语曰:“贼破城矣!”谠将斩之,众为请。谠曰:“公等登舟,吾赦其死。”士遽登。已济,慆亦出兵,表里击,贼大败。谠入,人心遂固。浙西杜审权遣将翟行约赴援,壁莲塘,慆欲遣人廷劳,诸吏惮不敢出,谠独往犒而还。
围三月,救兵外败,城益危。谠复请乞兵淮南,与壮士徐珍十人持斧夜斩贼栅出,见节度使令狐綯,复诣浙西见审权。时皆传泗州已陷,疑谠为贼计,囚之。谠引李峄自明。峄时为大同防御使,称其忠可信。审权乃许救,合淮南兵五千,盐粟具。方淮路梗,不得进。谠引兵决战,斩贼六百级,乃克入,城上欢叫,慆与下迎泣,表其功于朝,授监察御史。围凡十月乃解,卒完一州。
初,谠求救也,过家十余,未尝见妻子,得粮累二十万。谠子及兄子客广陵,托慆曰:“使先人不乏祀,公之惠也。”后以功第一,拜亳州刺史,徙曹、泗二州。乾符末,终岭南节度使。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八》)
[注]①石抹宜孙:元朝将领。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走人所急走:奔走相助
B.士遽登遽:急忙
C.壁莲塘壁:筑墙
D.围凡十月乃解凡:总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辛谠“性廉劲”和“有济时意”的一组是( )(3分)
A.能击剑,重然诺谠闻之,挐舟趋泗口
B.遇事不处文法谠至,可表为判官。
C.谠望泗恸哭,帐下皆流涕事棘矣,独出可以求援
D.诸吏惮不敢出,谠独往犒而还过家十余,未尝见妻子,得粮累二十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久辛谠来到,杜慆高兴地说:“叛贼围攻得很紧,连鸟都不敢飞过,您却冒着锋利的刀刃进入危急的城池,这连古人都做不到。”于是劝说辛谠脱下布衣披上甲衣。既表现了辛谠“重然诺”,也表现他“廉劲”的性格和“济时”的慷慨豪意。
B.辛谠在洪泽求救时,对郭厚本部将短视的意见非常愤慨。辛谠怒声喝斥说:“大丈夫辜负了国家的厚恩,虽然活着也是可耻的。况且失去泗州,淮南就会成为贼寇占领的地方,你还能独自存在吗?我今天要砍断你的左臂***掉你后离去。”
C.辛谠在浙西求救时到处都传说泗州已经失陷,杜审权怀疑辛谠是为贼而实施的计谋,就囚禁了他。辛谠请李峄为自己辩白。李峄当时任大同防御使,说他忠诚可信。杜审权这才答应救援,并会合五千淮南兵,备办盐和粮食。
D.后来因为功劳第一,被授予亳州刺史的官职,又调任曹、泗二州的刺史。乾符末年,官位终于岭南节度使。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壁”的意思是“(军队)驻扎”。“壁”在句子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时必须解释出该字活用后的意思。这样的命题及选项中的解释是与2008年高考全国卷的特征是一致的。
小题2:A项前句说的是辛谠性格的另一方面,与“廉劲”无关。 B项的后句出自李延枢之口,既不能表现“有济时意”的特点,也不符合“直接”的要求。C项的前句有错误。关键点是理解体会“恸哭”一词,此词表现的是大家被辛谠的忠义感染所至。
小题3:此项中“砍断你的左臂”的说法是错误的。关键点是对句意的理解,这里会涉及到省略句的知识。
译文:
辛谠,是太原尹辛云京之孙。学习《诗》、《书》,会击剑,重信用,常为别人的急难而奔走相助。起初事奉李峄,主管钱粮。辛谠性格刚直,遇事虽然不依据文法去处理,却能与文法相一致。辞掉管钱粮之事后住在扬州,已经五十岁了,不肯出仕,为人慷慨常有匡时救世的志向。
庞勋反叛,在泗州进攻杜慆。辛谠听到这个消息,就驾船赶赴泗口,穿越叛贼的营寨入城。杜慆老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握着他的手说:“我的同僚李延枢曾经跟我说过您的为人,哪想到您能亲临赐教?我可以无忧了!”辛谠也说杜慆可以共事,于是请求回家与妻儿诀别,以便同杜慆共生死。当时贼势很强,众人都向南逃,只有辛谠向北而行。辛谠还没有来到时,杜慆很担忧,李延枢知道他一定会来的,就说:“辛谠来了,可以上表任用为判官。”杜慆答应了。不久辛谠来到,杜慆高兴地说:“叛贼围攻得很紧,连鸟都不敢飞过,您却冒着锋利的刀刃进入危急的城池,这连古人都做不到。”于是劝说辛谠脱下布衣披上甲衣。
贼将李圆焚烧淮口,辛谠说:“事态危急,只有出城才能求得救援。”于是和杨文播、李行实五更时越过淮水,在艰险的地方登岸,紧急奔驰三十里到达洪泽,进见守将郭厚本并向他告急求救。郭厚本答应出兵,大将袁公异等说:“贼兵多而我兵少,不能前往。”辛谠拔出剑瞪着眼喊到:“泗州旦夕之间就要陷落了,你们是奉召而来的,却逗留不前进,是想干什么?大丈夫辜负了国家的厚恩,虽然活着也是可耻的。况且失去泗州,淮南就会成为贼寇占领的地方,你还能独自存在吗?我今天要砍断左臂***掉你后离去。”说罢就挺剑径直向前,郭厚本抓住他,袁公异等人才得以幸免。辛谠遥望着泗州痛哭,帐下的人都留下了泪。郭厚本决定答应给他五百士兵,辛谠说:“足够了!”他遍问士兵说:“能跟我走吗?”大家都说:“可以。”辛谠把脸伏在地上,哭着向大家致谢,众人临近泗州时,有人说:“叛贼已经攻下城池了!”辛谠要***掉那个人,众人替那人求情。辛谠说:“你们都上船,我赦免他的死罪。”士兵们急忙上船。渡过淮水后,杜慆也出兵策应,内外夹击,贼兵大败。辛谠进城后,人心于是就稳定下来。浙西杜审权派部将翟行约前来增援,驻守在莲塘,杜慆想派人去慰劳,官吏们害怕而不敢前去,辛谠独自前去犒劳后返回。
泗州被围三个月,救兵在外面战败,城池更加危急。辛谠又请求到淮南去求兵救援,于是和壮士徐珍等十个人在夜里拿着斧子劈开贼军的栅栏而出,进见节度使令狐綯,又到浙西去见杜审权。当时到处都传说泗州已经失陷,杜审权怀疑辛谠是为贼而实施的计谋,就囚禁了他。辛谠请李峄为自己辩白。李峄当时任大同防御使,说他忠诚可信。杜审权这才答应救援,并会合五千淮南兵,备办盐和粮食。正逢淮的道路阻塞,不能前进。辛谠帅兵决战,斩贼六百个首级,才得以进城,城上欢呼起来,杜慆和部下都哭着迎接他,向朝廷上表说明他的功劳,朝廷下令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泗州总共被围攻了十个月才解围,终于保全了一州之地。
当初,辛谠四处求救时,经过家门十几次,未曾去见妻儿,求得粮食二十万斤。辛谠的儿子和兄长的儿子客居在广陵,他拜托杜慆说:“能使祖先不缺少祭祀,是您的恩惠呀。”后来因为功劳第一,被授予亳州刺史的官职,又调任曹、泗二州的刺史。乾符末年,官位终于岭南节度使。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辛谠者,太原尹云京孙也。学《诗》、《书》,能击剑,重然诺,走人所急。初事李峄,主钱谷。性廉劲,遇事不处文法,皆与之合。罢居扬州,年五十,】;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述庵文钞》①序
姚 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②。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助成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
[注]①《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 ②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过分
B.鼐心独贵其才    珍贵
C.见寄于金陵   拜见
D.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体裁
小题2:下列各句,不属于作者对写作的看法的一句是                     (3分)
A.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
B.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
C.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
D.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瑰伟之辞为古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指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都是构成“学问”的一部分,应该“相济”、“兼长”,不偏废,不相害。
B.作者认为,如果过于追求“义理”、“考证”,就会导致文章言辞杂乱,内容琐碎繁绕,难以成为上乘之作。
C.作者以王兰泉先生的写作为例子,说明要写出描写精细而意味不尽的文章,就必须有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
D.作者希望读书人不仅要懂得欣赏《述庵文钞》优美的文辞,更要从中领悟到王兰泉文章的魅力是在于“兼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天性孝友。父殁,未葬,火焚其庐。溢搏颡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①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后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时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洪武元年,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文忠之征闽也,存道以所部乡兵万五千人从。闽平,诏存道以所部从海道北征。溢持不可,曰:“乡兵皆农民,许以事平归农,今复调之,是不信也。”帝不怿。既而奏曰:“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一举而恩威著矣。”帝喜曰:“孰谓儒者迂阔哉!然非先生一行,无能办者。”溢行至处州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有改动)
[注]①石抹宜孙:元朝将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夜绐守者脱归      等待
B.以义兵属其子存道      托付
C.溢悉籍还其家      找借口
D.时廷臣伺帝意      伺机
小题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章溢)天性孝友
B.吾兄止一子,宁我代(兄子)
C.留(于)溢幕下
D.兵已入闽者,俾(其)还乡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溢为人非常孝顺,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大火烧到了存放灵柩的草屋。章溢叩头向天呼喊,结果大火烧到了灵柩存放的地方就熄灭了。
B.蕲州、黄州的强盗侵犯龙泉,章溢被他们抓住后,坚决不投降。不久,官府带兵前来,打败强盗,把他解救出来,章溢反而为强盗说情。
C.章溢对待自己的手下十分友爱,他在被任命为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时,还顾念着家乡带出的义兵,不忍心独享功劳,最后推辞不去就职。
D.章溢为官能够顾全大局,体恤民情,他反对大臣们对百姓采取严厉苛刻的措施,在处理入闽乡兵一事上恩威并重,得到了太祖的赞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逵,字仲通,其先自邢徙洛。康定中,兄遵死于敌,录逵为三班奉职,隶陕西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方议取灵武,逵曰:“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未几,泾原任福以全军没,人服其先见。陈执中安抚京东,奏为驻泊将。执中与宾佐论当今名将,共推葛怀敏。逵曰:“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曰:“喜功徼幸,徒勇无谋,可禽也。”执中叹曰:“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为真定兵马监押。保州卒叛,田况遣逵往招之。逵与乱者侍其臻尝同事范仲淹,驰至城下,示以旧所佩紫囊。臻识之,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曰:“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论功加阁门祗候、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河东,俾权忻州。契丹来求天池庙地,籍不能决,以诿逵。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檄报之,契丹愧伏。种谔受嵬名山降,取绥州,夏人遂***杨定。朝论以边衅方起,欲弃绥。逵曰:“虏既***王官,而又弃绥不守,见弱已甚。且名山举族来归,当何以处?”既而夏人欲以塞门、安远二砦来易,朝廷许之。逵曰:“此正商于六百里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与。”遣其属赵离、薛昌朝与夏使议,唯言砦基,离曰:“二砦之北,旧有三十六堡,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逵忱慨喜兵学,神宗尝访八阵遗法,对曰:“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因为帝论其详。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逵择诸校习金鼓屯营者六十四人,使人教一队,顷刻而成。尤善用偏裨,每至所部,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卒。辍视朝一日,赠雄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宋史•郭逵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论以边衅方起 以:用。B.乃寝其请寝:止息。
C.神宗尝访八阵遗法访:询问。  D.因为帝论其详因: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逵“有先见之明”和“做事精细”的一组是
A.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
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
B.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 
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
C.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
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
D.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主—法尔
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逵的祖先是从邢州迁居洛阳的,他任三班奉职时,属范仲淹管辖,范仲淹经常勉
励他读书学习。
B.保州叛乱时,郭逵与叛将侍其臻同为范仲淹同事,他以故交身份人城,申明利弊,
以身为质,最终使叛军开城投降。
C.绥州事件中,朝廷曾想要放弃绥州,郭逵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王朝官员已被***,
若再抛弃绥州就太示弱了。
D.郭逵精通兵法。他曾经选择几十名熟习号令和屯营扎寨的校官,让每人教练一队士
兵,很快便训练成功。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乏,故临阵皆尽其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①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②,施及于萌隶③,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④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⑤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国策•乐毅报燕书》)
【注】①乐毅原是魏国臣子,奉魏王命令出使燕国,受燕昭王赏识,留在燕国当官。②庶孽:即庶子,妻生之子。这里指王子、王孙。③萌隶即百姓。④鸱(音痴)夷:皮口袋。⑤离通“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捐燕而归赵捐:舍弃、丢下
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数:列举
C.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擢:选拔
D.唯君之留意焉唯:惟独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称于后世不谋于父兄
B.而使骑劫代之将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
C.复收七十城以复齐故敢以书对
D.臣以所学者观之臣之所大恐也
11.下面六句话,分作四组,全都是表现乐毅和燕惠王之间矛盾一组是
①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②今王使使者数之罪,
③而以身得察于燕④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
⑤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⑥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C.③⑤⑥ D. 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人使用反间计,使乐毅受到怀疑,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的将军职务,于是乐毅逃亡赵国,而后惠王深感后悔,所以在给乐毅的信中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B. 乐毅认为自己庸碌无能,不能遵行先王的教诲,来顺从左右人的心思,又惟恐遭***身之祸,所以逃到赵国,但后来燕军失败,自己原来的功绩付之东流,因此也十分后悔。
C. 乐毅认为先王有超越当代君主的胸襟,所以借着为魏王出使的机会,来到燕国接受考察,从而得到先王的赏识与提拔。
D. 乐毅认为伍子胥不能及早预见君主的度量不同,所以即使被投入大江里也不能改变诚挚的初衷,而自己早已预见到这一点,于是能免遭***戮,保全功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4分)
(2)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3分)
(3)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九年,
成进士,授国史院检讨。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于夏峰,
负笈往从。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
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
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
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言:“苏、松土隘人稠,
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淮、扬、徐三
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
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
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
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曰:“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
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
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
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
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挈斌避兵浙江衢州 挈:带着      B.言行或相悖        悖:错误
C.遮道焚香送之     遮:拦阻      D.愆过丛集         愆:罪过,过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闻容城孙奇逢讲学于夏峰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的愿
B. ①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 ①上为太子择辅导臣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 ①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斌非常孝顺。在顺治二年,他侍奉父亲回到家乡,后来又因为父亲年纪大了而以生病为
理由请求辞官,父亲去世后他又为父亲守丧到期满。
B.江宁巡抚空缺,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但皇帝认为汤斌和其他凭借道学出名的
人不一样,他有操守,因而让汤斌担任了江宁巡抚。
C.淮安、扬州两府遭受水灾后,余国柱认为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但汤斌派人重新察
看后认为并非如此,于是上书请求搁置余国柱的奏议。
D.汤斌深得民心。他将要前往京城担任太子的辅导大臣,吴地百姓哭泣挽留,没有成功,
于是停市三天,拦路焚香为汤斌送行。
12.文言文翻译(共3小题,8分)
①.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3分)
译文:                                                                    
②.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3分)
译文:                                                                   
③.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