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教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应役,俾得番代。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有父平丧,总督请在任守制。陇其言天下承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养志解任。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之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选自《清史稿》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父讼子,泣而谕之谕:劝说
B.疏荐陇其洁己爱民洁:使……廉洁
C.为县崇实政崇:崇拜
D.如去嘉定时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豪折节为善人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陇其请于上官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务去斗狠轻生之习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宜以孝教②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老百姓对陆陇其敬仰与爱戴的一组是
①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②民爱之比于父母③去官日,民遮道号泣
④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⑤疏荐陇其洁己爱民⑥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B.陆陇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以及妻子的织机一部,这与俗语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陆陇其为官清廉,他任职地区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他几次离任,百姓都是含泪相送。因品行优秀也多次被推荐给朝廷。
D.嘉定县的老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骗取老百姓的信任。
答案

1.C
2.D
3.B
4.D
解析

1.C(“崇”应解为“崇尚”)
2.D(都是介词,“用”。A项①解作“成为”,②解作“治理”;B项①解作“向”,②解作
“比”;C项①解作“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B(①体现陆陇其的优秀品格;⑤别人推荐陆陇其;⑥陆陇其受到朝廷的器重)
4.D(“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骗取老百姓的信任”缺乏依据,“自号陇其子孙”说明老百姓对他的敬仰)
 【译文】
陆陇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四年,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至儿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遇到弟弟告哥哥,对挑唆者施以杖刑,以至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钔。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使让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乡。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像对待父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而民俗轻薄。陆陇其向上司请求,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可以轮流更代。陆陇其实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陋习。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充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二十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再次被推荐,得到圣旨,可以调任为京官。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一样。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亲守丧。陆陇其说天下大平,湖广又不是用兵的地方,应该让他尽孝道。于是养志解任回乡。
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嘉定县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灵寿的邻县阜平县为他修了坟墓,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
核心考点
试题【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冬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忌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太祖:曹操。②临淄侯植:临淄侯曹植。  ③槎桎(chá zhi):拦截野兽的围栏。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茂才  举:推举,推荐
B. 则绥定下辩诸氐  缓定:安抚平定
C. 皆发服悲哭  发服:穿上丧服
D. 则谓为见问  见:指代自己
2. 以下旬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①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亲自教民耕种
④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⑤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⑥然以此忌惮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他都恪尽职守,所到之处都传诵他的威名。
B. 苏则是个体恤百姓的好官。他曾和老百姓分粮而食,共度难关,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
C. 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无所顾忌,正言厉色地上前与之辩论,因而被文帝忌惮。
D. 苏则为人正直,不管是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能直言不讳,因而,文帝给他的谥号为刚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己然,虽胡氏亦然。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襃然①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以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②于中,而襮③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释:①襃然:出众之貌。 ②弸:充满。 ③襮:显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         谚:借口
B、若将浼己然                     浼:沾染,影响
C、资而遣之,无所靳               靳:吝惜
D、不以予愚而从之游                游:出游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胡叔才的父母“教之笃”的一组是(    )
①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      ②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
③资而遣之,无所靳          ④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
⑤不悔,复资而遣之          ⑥不予愚而从之游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看似是交代友人胡叔才的家世,重点却是叙述当时重钱利轻学识的世风。
B、胡叔才的父母不为世风所染,不惜重金资助他读书,乡人指斥讥笑也不后悔,这的确难能可贵。
C、胡叔才尽管好学,“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但由于资质的原因,两次都名落孙三。
D、最后,作者借劝说胡叔才回去的机会,阐述了求学以“道”“艺”为本不以“禄”“位”为荣的道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显其身以及其亲。(3分)
译文:                                                            
(2)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4分)
译文:                                                                        
(3)因释然寤,治装而归。(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
重修定王台碑记   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李碑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
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
②宅:贾谊故宅。
③蒇:完成。
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
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
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
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
⑧彝:常道,法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员的支助下才了却心愿。
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
(2)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3)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维年月日,潮州剌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剌史、县令之所治,出贡献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剌史杂处此土也!
剌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剌史抗拒,争为长雄。剌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之命以来为吏,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剌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剌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剌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敖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剌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乃止。其无悔!(选自《韩昌黎文集》)
①      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现)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睅然:两眼鼓突
B.四海之外,六合之内六合:天地四方
C.刺史虽驽弱驽弱:无才而软弱
D.夫傲天子之命吏傲:骄傲的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A.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
B.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
C.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耶?
D.操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军事衙推秦济
B.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
C.刺史则选材技吏民
D.抄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僻远落后的潮州,他并没有像一般的文人***客遭贬后那样碌碌无为。潮州百姓受鳄鱼威胁已久,韩愈身为一介书生,没有盖世武功,没有绝世神通,但一篇《祭鳄鱼文》已体现了他为民除害的勇气与决心。
B.虽然连为民除鳄也要郑重其事地作文祷祝,似乎有迂腐之嫌,但他以民为天,身受重重磨难而心志不变,正显出他的高风亮节,强弓毒矢射***鳄鱼,从此为民缓解了鳄鱼之灾。
C.昌黎先生在自己处于贬谪失意之时,壮志难酬之际,仍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仍惦着一方水土,一方百姓,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真实写照。
D.他所做的已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护天下”的境界。也不是一个为名为利忙碌奔走的政客,更不是一个求田问舍阿谀奉承之人。他的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才是他的思想根源。
小题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高三模拟)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讲不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翻译:
(1)   士穷乃见节义。(2分)
(2)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3分)
(3)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者,皆是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