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书剑 侠 事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书剑 侠 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驶:驾车
B.殿侧有小门,扃焉扃:关,锁着
C.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辟:开
D.罗拜谢云罗:围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山门砉然而辟
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允许别人投宿尼庵和帮差役斩***红帩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看来,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的女子。
B.戴红帩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这些差役,并且凭一己之力打倒了众差役,劫走了官银。
C.尼庵剑侠行动迅速,在答应了差役后没多久,就***了红帩头,她让护卫先行回来,而自己另雇驴驮着官银回来。
D.从上下文看来,新城令崔懋在章丘西新店遇到的年三十余的妇人,就是他的侄子鹓所听故事中那个年十八九的尼姑。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小题1:A(“驶”应解释为“迅捷”)
小题2:C(“之”都是音节助词,无实义。A“以”:“把”,介词/引出动作工具的介词,意思是“用、拿”。B项“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为了”/动词,“是”)
小题3:A(B项中并不是打倒了差役,而是靠迷香;C项黑卫是驴的称呼;D项并非新城令的侄子。)
参考译文:
新城县令崔懋,在康熙戊辰年前往济南府。到章丘西面的新店的时候,遇见一个妇人:大约三十多岁,头上挽着高髻,如宫中的打扮,高髻上戴着毡笠,穿锦衣,着弓鞋,穿着打扮为紧身衣。腰佩宝剑,骑一匹黑色驴子,形象不凡。这个妇人神采四射,驰行急速。崔懋试着搭话道:“哪里人啊?”妇人停下来,随意答道:“不知道什么地方人!”又问:“将往何处去?”妇人又随意应道:“去该去的地方!”随即向东驰去,很快不见了踪影,快若鹰隼。崔懋说:“可惜我匆匆忙忙要赶赴济南府,没有时间去追赶她,这个妇人应该是个剑侠啊。”
我的堂侄鹓于是讲述了莱阳一个姓王的后生的话:顺治初年,他们县的某个差吏解送几千两官银赴济南,用木箱装好银子。到了晚上,县役要投宿一个旅店,旅店主人拒绝了县役,并告诉他们:“在此镇西北一里多地的地方,有一个尼庵,凡是有行李包裹的,都往那投宿。”于是领着县役前往。在县役进入旅店时,门外有一个以红帩包头的男子,相貌极为凶恶可怕。到了尼庵,进入山门,有三间房屋,坐西向东;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的旁边有一小门,上着锁。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有一老妇人出来应答。把原因告诉她,老妪说:“只管住在西面的房屋内,不会有什么损害。”县役们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蜡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到了夜半三更,大风突然吼了起来,山门哗地一声开了。众县役大惊,正面面相觑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大呼开门的声音,众人急忙哪起武器准备迎战。这时,房门已经打开,一看,就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那个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掷于地下,众县役立即倒了下去。等到天明,县役们才苏醒过来,官银已经都没了。县役们急忙去市镇向旅店主人质问。旅店主人说道:“戴红头绡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去尼庵诉说了,但庵主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我得亲自前往向她求助。”
到了尼庵,那个老妇人出来问原因,说“莫不是为了昨夜丢失的官银之事吧?”旅店主人说:“是的。”老妇人进去禀报。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旅店主人跪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尼姑笑着说到:这个恶奴竟敢到我这儿施弄狡狯之技,罪该当死。我必当为你们去惩处此恶奴。“于是,回头示意老妪入内牵出一匹黑驴,尼姑取出一把宝剑,背在身上,飞跃而上向南方径直驰去。疾弛如飞,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不多时,尼姑徒步驱驴而返,手持一个人头,驴背上驮着用木箱装的数千两银子,尼姑无丝毫疲惫之意。入得山门,呼叫县役:“过来!看看你们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旧?”县役们仔细查验,果然确实还是那样。尼姑将人头掷于地上,说道:“看看这贼奴,我是否错***了?”众人围上来一看,果然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县役们围成一圈拜谢而去。等到他们从东边回来,再去拜访那个尼姑,尼庵早已空无一人。
那个尼姑挽高髻,化浓妆,穿着华丽,打着绑腿,脚着丝袜,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美丽。市井中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庵,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曾经有一个恶少在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死,死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书剑 侠 事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①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悟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裏行。初,勉②、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劼蚤卒。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繇:同“由”。②勉:堂兄王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指出
B.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陵:欺侮
C.请遂成文,极欢罢极:非常
D.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占:口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祥道表于朝是且交构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出,火且尽
C.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其后助、劼又以文显
D.如今人方为刀俎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氏兄弟学识超群,王福畤以此为荣,但也因儿子在官场受到牵连。
C.王勃把其祖父撰写的只传下目录而遗失了文章的《尚书》补充完整。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章世称“四杰”,杨炯却不以为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班: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解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而君幸于赵王
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余不敢以戏也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原 毁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责己也重以周责:责备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弱点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闻:声望
D.是故事修而谤兴修:治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早夜以思其责己也重以周
B.吾未见其尊己也去其不如舜者
C.而我乃不能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必其人之与也不与同其利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
B.文章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抨击了惯于“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嫉贤妒能的坏风气。
C.作者认为,君子要求自己应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应宽容而简约。国家当中居于上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得好了。
D.文章采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双行的结构方式,排比成篇,层层紧逼,处处呼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共21分)。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阴饴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劘:mó,切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执晋侯捉拿
B.秦遂归晋侯放回
C.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醒悟
D.众口之辩,吾皆摧之促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死于说难②甚于妇人
B.①又为难而可喜者也②后盛气而胥之入
C.①雎知泽欲困己以说②敢以太后事谏者***之
D.①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②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谏说之难”的一组是(3分)
①韩非作《说难》      ②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后盛气而胥之入      ④***身成名,何为不可
⑤敢以太后事谏者***之  ⑥王召镬将烹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饴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劝谏秦穆公要注重两国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入,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使她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劝谏秦王,终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②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①、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节选自《明史二十三》)
注:①伊、吕:伊尹、吕望(姜子牙)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安家
B.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隐:疾苦
C.学未成,请俟异日俟:等待
D.命爵辄辞,终成其高成: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遇受到尊敬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
③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         ④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         ⑥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沉稳专一,博览群书,喜欢用《周易》卜筮,在元朝时就曾做过温州府学的教官。
B.太祖曾多次授予陈遇要职,但均被陈遇婉拒。陈遇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C.陈遇遇事冷静睿智,西域进献良马,他即以汉朝旧事为例加以规劝;朝中大臣有过失被皇上责问,陈遇极力替他们开解,那些大臣大多能够得到保全。
D.陈遇多年以来一直陪侍在太祖周围,多有建树,深受皇上器重,朝臣们的爱戴,就连太监们都多次到府上拜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