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慕  贤颜之推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慕  贤
颜之推
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②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③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④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②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⑤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髆(bó),肩、肩膀。②太子左卫率,官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部分:部署,约束
B.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略:丝毫
C.吾雅爱其手迹雅:平日,平素
D.那得都无声问问:询问,问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燕王欲结于君
C.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窃为大王不取也
D.国之存亡,系其生死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引用古人“千载一圣”“五百年一贤”等语,意在说明圣贤的稀少和难得,暗含慕贤之意。
B.文章第三段写丁觇因擅长写文章和书法,官职由书记立即擢升至尚书仪曹郎,却不被当世人充分重视,对此作者深感惋惜。
C.文章第四、五段举了羊侃、杨遵彦和斛律明月等例,说明贤能之士关乎国家命运,从而论述慕贤的重要性。
D.文章运用了丰富而典型的事例来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D。问,通“闻”,声望、名声。
小题2:之,均为助词,帮助宾语前置。B项于:比;与,和。C项为:动词,是;动词,认为。D项其: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小题3:“由书记立即擢升至尚书仪曹郎”错误,由“稍”(渐渐地、逐渐地)可知立即有误,在“书记”和“尚书仪曹郎”之间还另外担任过其他官职;同时“因”所表现的因果关系也不当。
附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个圣人,也就像从早到晚那么快;五百年出一个贤士,也就像肩并肩一个紧接一个那么多。”这句话说圣贤之人非常难得,相隔那么长时间才能出现一位。因而,如果遇上罕见的圣贤之人,怎么能不亲近仰慕他呢?我生在乱世,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未尝不心醉神迷、向往倾慕。人在年轻的时候,思想性格尚未定型,与贤人密切交往,亲密融洽地相处,就会受到熏陶濡染,即使无心效仿,言谈举止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何况操行才能,受贤人的影响就更明显了。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 ,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悲叹白丝浸在黄色染缸就变黄,浸在黑色染缸就变黑,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君子结交朋友一定要慎重。孔子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结交朋友。”颜渊、闵子骞之类的贤人,一辈子也难得遇上一位!只要比自己优秀的人,就值得敬重他。
世上的人大多受蒙蔽,重视耳朵听到的,轻视眼睛看到的,看重远方的人,鄙薄身边的人,从小一起长大的人,如果其中有贤能聪明的,就有人轻慢戏侮,不尊敬他,他乡异地的人,稍有名气,有些人就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盼望。核实他们的是非得失,考察他们的优劣好坏。远处的贤人或许还不如身边的贤人。所以鲁国人不认为孔子是圣人,而称孔子为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子奇,比国君略大一、二岁。国君与他过于亲昵,因而,不肯接受他的劝谏,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对这种情况,不得不留心啊!
梁朝孝元帝在荆州时,有一位名叫丁觇的人,是洪亭的平民,擅长写文章,很善于书写草书、隶书;孝元帝发布的公文、命令,都由他抄写。将帅幕府中的大多数人,轻视丁觇地位低下,不尊重他,觉得让子弟跟他学书法是可耻的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丁君十张纸,不如王褒几个字。”我向来喜爱丁君的书法,常常收集他的墨迹。孝元帝曾派名叫惠编的典签,将丁觇的文章送给萧祭酒看,萧祭酒问道:“君王近来赐送的文章的作者和抄写文章的人,真是一位高手。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怎么没有一点名声呢?”惠编就把实情告诉他。祭酒萧子云感叹道:“这个人真是后生辈中无法比拟的,竟然不被世人所赏识,也是怪事!”于是,听说了这件事的人,才渐渐地对丁觇另眼相看。丁觇的官职逐渐地升到尚书仪曹郎,后来又担任晋安王的侍读,跟随晋安王顺江东行。江陵被攻陷后,文书典籍大量失散,丁觇不久也死于扬州。从前瞧不起他的人,后来想得到一张他的手迹,也不可能了。
侯景刚攻破了建业,当时尽管宫门已经紧闭,宫廷上下一片混乱,各人自身难保。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宫,分兵布署,处置筹划,一夜之间就安排妥当,抵抗叛军,才得以坚守了一百多天。当时城内有四万人左右,皇室贵族、朝中臣子不下百人,只依仗羊侃一个人得以安身。人的才能高低,相差太大了。
⑤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译:齐朝文宣帝即位没几年,就放纵沉溺于酒色,无法无天。多亏他能授权于尚书令杨遵彦,才能天下太平,朝野相安无事,各得其所,民众对国家大事没有非议,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天保末年。后来杨遵彦被孝昭帝***害,刑罚政令也从此丧失效力。斛律明月是齐朝的主帅,无辜被***,因而军心涣散,北周才顿生吞并齐国的野心。在关中,人们至今还对斛律明月称赞不已。这个人用兵打仗,岂止是千军万马所瞩望而已!他的生死,决定了国家的存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慕  贤颜之推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濒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廉能最著,而徵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扬、徐三府被水覆盖
B.斌策玉廷必变计估计
C.挈斌避兵浙江衢州带领
D.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官以正风俗为先国柱更欲为斌言
B.而徵收钱粮而斌属吏独无
C.斌察其廉谚谓其山曰“肉山”
D.以斌严正,不得发今以道学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B.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C.苏州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香火不断,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
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子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蒙教及内史恬。恬旦:“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雅:平素
B.愿君审计而定之审:仔细
C.数以不能辟地立功数:屡次
D.使者数趣之趣:催促
小题2:下列各项中都是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内在因素的一项是  (     )
①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②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
③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
④“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
⑤诛***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   
⑥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初,始皇尊宠蒙氏,……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这段文字是插
叙内容,对后文相关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既突出中心事件又节省笔墨。
B.在李斯面前,赵高以二世胡亥代表的特殊身份,为丞相李斯长远的切身利益考虑,
言辞恳切,打动了李斯,使他改变了原先的态度,诈诏立胡亥为太子。
C.二世袭位之后,仍然听信赵高的谗言,***害了为泰国的国防、内政做出过重大贡献
的蒙氏兄弟,可见他受赵高蒙蔽之深而表现得昏庸之极、残暴之烈。
D.子婴引用历史事实规劝二世,说明***害忠良导致亡国的道理:蒙氏权重位显,诛***
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一旦被害,必然使朝中大臣和在外军队离心离德。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
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①,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②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③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④人凶。”其能视且履
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⑤,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尤可畏哉!
【注】①禁学士:指秦始皇坑儒生犯禁者。②嚬蹙:皱眉蹙顿。“嚬”同“颦”。③眇:瞎一眼。④咥(dié):咬。⑤儒效:儒家治世的功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满足
B.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迎着
C.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或许
D.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安闲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斯迎合时事而乱国的一组是(   )
①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②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③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      ④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⑤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    
⑥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
A.①③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李斯事秦从未实行荀卿之学,其主要问题在于“趋时”。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论为仕的经验教训,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应为自身的地位、富贵而考虑。
C.此文主旨鲜明,立论新颖,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有物有序,发人深省。
D.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事秦,行暴政,故天下乱。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传(节选)   【明】宋濂
①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
②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武,冕倚楼长嘨,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③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④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注释】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等。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窃:偷偷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策:竹制的马鞭。
C.吾可溺是哉溺:沉溺。
D.自题为梅花屋题:命名,题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表明王冕率直、真切的个性的一组是
①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②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
③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④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⑤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
⑥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虽然出身农家,但经过自己的苦学,最终成为一名学问通达的儒者。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激赏的。
B.王冕对大小官吏倚楼长啸,嬉笑怒骂,视若无人,足见其傲骨铮铮。
C.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死的时候已经实现了自己所有的志向。
D.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范增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以羽***卿子冠军①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帝,则帝***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秘密的交往
B.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职分,职责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提拔,选拔
D.羽既矫***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可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范增离开项羽的好时机和能成为大丈夫的一组是(   )(3分)
A.当以羽***卿子冠军时也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B.增劝羽***沛公,羽不听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而欲依羽以成功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增之去。善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要回彭城。
B.项梁、项羽之所以能迅速兴起,是因为项梁他们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帝;而其他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弑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单单派遣刘邦先入函谷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军宋义,并提拔为上将军,这样做是不贤能的。
D.苏轼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的关系和谐就留下辅助他,不和谐就离开他,不在此时明白离开和留下的道理,却想依赖项羽成就大业,这实在是浅薄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