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之,曰:“他日国士也。”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
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诣阙上书,酌古论今曰:“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也。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文末又曰:“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陛下励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以励群臣,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无讳,交沮之。宰相临以上旨,问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贬,又不合。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曰:“恭惟皇帝陛下励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功于社稷也。然坐钱塘浮侈之隅以图中原,则非其地;用东南习安之众以行进取,则非其人。” 书既上,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亟渡江而归。日落魄醉酒,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言涉犯上。一士欲中亮,以其事首刑部。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事闻,孝宗知为亮,尝阴遣左右廉知其事,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亮自以豪侠屡遭大狱,归家益励志读书,所学益博。高宗崩,金遣使来吊,简慢。亮感孝宗之知,至金陵视形势,复上疏曰:“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知者而后知其不济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无余矣。”大略欲激孝宗恢复,而是时孝宗将内禅①,不报。由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先是,乡人会宴,末胡椒特置亮羹胾②中,盖村俚敬待异礼也。同坐者归而暴死,疑食异味有毒,台官谕监司选酷吏讯问亮,众意必死。少卿郑汝谐阅其单辞,大异曰:“此天下奇材也。国家若无罪而杀士,上干天和,下伤国脉矣。”力言于光宗,遂得免。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刑政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奏名第三,御笔擢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曰:“朕擢果不谬。”授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至官,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
【注释】①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 ②羹胾ɡēnɡzì,肉羹和大块肉,也泛指菜肴。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上《中兴五论》,奏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B.是有大功于社稷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醉中戏为大言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以其事首刑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陈亮“才气超迈”和“直言无讳”的一组是
A.①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
②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
B.①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之。
②高宗崩,金遣使来吊,简慢。
C.①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诣阙上书,酌古论今。
②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
D.①由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
②宰相临以上旨,问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贬,又不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亮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喜欢谈论军事,擅长写文章,郡守周葵读了他写的《酌古论》,大为赞赏;隆兴初年,陈亮上奏章反对和议,但他的上书再无回应。
B.上书没有回音,陈亮并不气馁。回故里后,他边讲学,边著述,又认真考察了历史和现状,看到妥协投降的莫大危害。怀着一腔爱国热忱,陈亮接连上书皇帝,反复申述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
C.孝宗读了陈亮一篇篇力主抗战、尖锐批评朝廷政策的雄奇文章,被深深震动,他欣然接受,并认真采纳了陈亮的主张,甚至准备给陈亮一个重要的官职——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可惜陈亮还未赴任就去世了。
D.再度回归故里后,陈亮曾一度落魄醉酒,与人豪饮。某次乡人会宴,与陈亮同桌者回家暴死,陈亮被怀疑投毒杀人入狱。幸亏大理寺少卿郑汝谐极力向光宗陈述,陈亮才得以免死。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B〖A.前:连词,“于是”“就”;后:动词,“趁”。B.皆介词,“对”“对于”。C.前:动词,“说”,后:语气词,“呢”。  D.前:介词,“把”;后:介词,“因为”。〗
小题2:C〖A. 第②句言其返回家中修习,努力治学著书。B.第②句言金使态度,与“直言无讳”无关。D.第①句言朝廷大臣对陈亮“直言无讳”的评价。〗
小题3:C〖C项实际情况是:孝宗在位对国事朝政的处置,常常为佞臣所左右。他面对陈亮一篇篇义正辞严、力主抗战、尖锐批评朝廷卖国政策的雄文,虽也为之震动,但终究不能认真加以采纳,只是准备给陈亮一官半职了事。“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一职是由光宗皇帝策问后任命的。〗
文言文翻译:
陈亮字同父,是婺州永康人。为人才气超群,喜欢谈论军事,议论问题时风生水起,极有感染力,写数千字的文章很快就能完成。他曾经考察古人用兵成败的经验教训,写成《酌古论》。郡守周葵得到书,就与他辩论,认为他是个奇才,说:“将来一定是国士。”隆兴初年,朝廷与金人议和,天下人都欣喜庆幸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只有陈亮认为这样不行。于是上奏章《中兴五论》,奏上之后没有回应,不久他就返回家中修习,更加努力治学著书达十年。
淳熙五年,陈亮改名为同,赴朝上书,考虑分析古今的情况说:“主张议和,是用来成全上下的苟且偷安的方法,并且会滋长愚妄庸懒情绪啊。一天的苟且偷安,会造成数百年的大祸患。”奏文末尾又说:“当今那些自认为学到了正心诚意的儒士,都是些麻木不仁不知痛痒的人。陛下励志复仇足够用来应对天命,笃行仁爱足够用来交结民心。现在陛下却委任庸人,笼络小儒,拖延了大有作为的岁月,我不能忍受这样的憋闷,因此忘掉了自己的卑贱来进献愚忠。”上书奏呈皇帝后,孝宗大受震动,打算公布在朝堂上以激励群臣,下召令陈亮上殿,准备提拔重用他。左右大臣讨厌他直言不讳,交相诋毁他。宰相按照皇帝的意旨来到他面前,询问他的意见,他坦坦荡荡陈述没有稍加屈服,又与宰相等大臣不合。待命十天以后,他再度到朝廷上书说:“恭仰皇帝陛下励志复仇,不肯偏安于一隅,这对国家是有大功的。然而坐守钱塘这块浮华奢靡的一角之地来谋划中原,那么是不得其地;任用东南一带习惯于安逸的人群来谋求进取,那么是不得其人。” 奏书呈上皇帝后,皇帝想要授官给他,陈亮笑着说:“我只是想为国家开创几百年的基业,怎么会用这种方法博得一官半职呢!”急忙渡江而归。在家乡他整日落魄醉酒,与乡里狂士豪饮,酒醉中戏说大话,言语中有犯上之词。其中一个士人想中伤陈亮,就把这事告发到刑部。事情交由大理寺处理,陈亮被鞭打得体无完肤。事情报告到皇帝那儿,孝宗知道是陈亮,曾暗中派遣左右近臣查访这事,等到近臣入宫报告取旨,皇帝说:“秀才酒醉后胡说,有什么罪!”撕碎文书丢在地上,陈亮于是获免。
陈亮因为为人豪侠屡遭大狱,回家后更加励志读书,学问愈加渊博。高宗去世后,金国派遣使者来吊唁,态度十分傲慢。陈亮有感于孝宗的知遇,到金陵观察形势,又上疏说:“有不同寻常的人,这样之后才可能凭此建立非凡的功业。追求非凡的功业,却用平庸之才、出平庸之策、做平庸之事来应对它,不需要智者就知道成不了事。秦桧拿和议耽误了国事二十多年,使天下生气索然无余了。”奏章的大意就是想激励孝宗恢复中原,但这时孝宗准备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不答复。从此朝廷大臣都怨恨他,把他看成狂人。此前,乡人聚会宴饮,特意将胡椒磨成粉末放在陈亮菜肴中,这是村俗表示敬重的特殊礼仪。有个与陈亮同坐的人回家后突然死了,怀疑是吃了有毒的东西,台官令监司挑选酷吏讯问陈亮,众人想陈亮这次必死无疑。少卿郑汝谐审阅了他单方面的辩辞,非常惊异地说:“这是个天下奇材。国家如果杀了这样无罪的士人,就会上扰天和,下伤国脉。”极力向光宗陈述,于是陈亮得以免死。不久,光宗用策论来考查进士,用礼乐刑政的要领询问,陈亮用君道、师道对答。陈亮策对奏报的名次本为第三,皇帝亲笔拔为第一。后来知道是陈亮,光宗大喜说:“我提拔得果然不错。”任命陈亮为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还未赴任,就去世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            比:等到。
B.风乎舞雩            风:吹风。
C.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伤感的样子。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C.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唯求则非邦也与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
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
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
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
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齐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君加惠于臣               加:增加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是以滨于死               滨:同“濒”,迫近
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生:活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B.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现了鲍         叔对管仲之才正确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叙述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鲍叔和管仲的深厚友         谊,赞颂鲍叔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C.文章通过叙述齐桓公倾听鲍叔推荐管仲的理由并采纳他建议的过程,赞扬了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D.文章选取了鲍叔和齐桓公关于求取贤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论,语言时而缜密,        时而简括,充分显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11.以上两则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分)
译文:
(2)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4分)
译文:
(3)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
对曰:“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7.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且知方也   ④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也同
18.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全相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
19.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                                                                        
20.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4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鼓瑟希  (        )    ②舍瑟而作      (        )   ③为国以礼        (        )
④其言不让(        )   ⑤唯求则非邦也与 (        )   ⑥安见方六七十…  (        )
2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23.孔子为何要“与点”?
答:                                                                                      
24.孔子对冉求、公西赤是怎么评价的?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