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4题“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4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鼓瑟希  (        )    ②舍瑟而作      (        )   ③为国以礼        (        )
④其言不让(        )   ⑤唯求则非邦也与 (        )   ⑥安见方六七十…  (        )
2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23.孔子为何要“与点”?
答:                                                                                      
24.孔子对冉求、公西赤是怎么评价的?
答:                                                                                      
答案
21.①鼓(弹奏) ②作 (站起) ③以(用)  ④让(谦让) ⑤唯( 难道) ⑥安( 怎么,哪里)
22.①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②孔子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难道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23.因为曾皙之志虽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乐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是“为国以礼”的结果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24.认为他们太过谦让,并且看问题不够深刻、全面,委婉地批评他们看不到自己所选择的理想与治国大事的内在联系。
解析
21、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及用法的掌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
22、考查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运用的文言句式、必要时注意添加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参考译文: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嘛!”
曾点说:“在那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  六七个小朋友,到沂河里接受春水洗礼,登舞雩台享受春风扑面,再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看法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嘛而已呀!”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了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了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卿大夫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4题“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相率设席受经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数为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光亦以充可告语
C.民困于烦苛充与议变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及确之预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5.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  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  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  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 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 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 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 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 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 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文选•芋老人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尽一器,再进尽:全部
B.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走:步行
C.厚资而遣之资:资助
D.特怪老人虽知书特:特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无不同于芋焉于人为可讥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因图报,让芋老人的儿
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
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同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归,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整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
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