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9—12成题(12分,每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9—12成题(12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
B.而耻学于师耻:以……为羞耻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足:足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惑:糊涂
小题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③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跛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题4: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连续设喻,在比较中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C.《师说》选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内容,来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论点鲜明,正反对比,事实论证与事理论证相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解析

小题1:足:可,值得。
小题2:(1)疑惑  (2)糊涂 所以: (3)表原因   (4)用来……的,……的凭借。
小题3:D都是语气助词。A项分别表示修饰和并列。B项用法分别是:主谓取独,代词“这些”。C项用法分别为:表示揣测语气,代指书中的。
小题4:A不是“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是论证了“善假于物”即学习的重要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9—12成题(12分,每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①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关龙逢,纣***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注:①揃:剪。
小题1:下列各组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齐事秦昭王事:侍奉
B.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将:带领
C.求其罪过求:追求
D.其势足以倍畔倍畔:背叛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蒙恬对秦的“忠信”的一组是(   )C
① 攻齐,大破之         ② 北逐戎狄,收河南
③ 筑长城,延袤万余里   ④ 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
⑤ 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知必死而守义
⑥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后来因为战功显赫,得到始皇的信任。
B.蒙恬和他的弟弟因为赵高设计陷害,最终蒙冤丧命。
C.蒙恬向秦二世使者解释自己的冤情,表明自己的忠心,但使者并不为所动。
D.蒙恬的死说明了秦朝的统治已经非常的黑暗,蒙恬太过于愚忠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
注: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徼:抄袭,剽窃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5~7题(9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拜见,谒见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C.固而近于费固:顽固
D.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B.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B.是社稷之臣也
C.何为其然也D.蚓无爪牙之利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8~11题(15分)
贾奉雉,平凉人。才名冠世,而试辄不售。
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姓郎,风格飘洒,谈言微中。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郎读之,不甚称许,曰:“足下文,小试取第一则有余,大场取榜尾亦不足。”贾曰:“奈何?”郎曰:“天下事,仰而跂之则难,俯而就之甚易,此何须鄙人言哉!”遂指一二人、一二篇以为标准,大率贾所鄙弃而不屑道者。贾笑曰:“学者立言,贵乎不朽,即味列八珍,当使天下不以为泰耳。如此猎取功名,虽登台阁,犹为贱也。”郎曰:“不然。文章虽美,贱则弗传。君将抱卷以终也则已;不然,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贾终默然不应。
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又三年,场期将近,郎忽至,相见甚欢。出拟题七使贾作文。越日,索文而阅,不以为可,又令复作;作已,又訾之。贾戏于落卷中,集其葛茸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示之。郎喜曰:“得之矣!”因使熟记,坚嘱勿忘。贾笑曰:“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郎坐案头,强令自诵一遍;因使袒背,以笔写符而去,曰:“只此已足,可以束阁群书矣。”验其符,濯之不下,深入肌理。
入场七题无一遗者。回思诸作,茫不记忆,惟戏缀之文,历历在心。然把笔终以为羞;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更不能复易一字。日已西坠,直录而出。郎候之已久,问:“何暮也?”贾以实告,即求拭符;视之已漫灭矣。回忆场中文,浑如隔世,大奇之,遂约明日过其寓。贾曰:“诺。”郎去,贾复取文自阅,大非本怀,怏怏自失,不复访郎。
榜发,竟中经魁。复阅旧稿,汗透重衣,自言曰:“此文一出,何以见天下士矣!”正惭怍间,郎忽至曰:“求中即中矣,何其闷也?”曰:“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郎曰:“此论亦高,但恐不能耳。若果能,仆引见一人,长生可得,并千载之名,亦不足恋,况傥来之富贵乎!”贾悦,留与共宿,曰:“容某思之。”天明,谓郎曰:“吾志决矣!”不告妻子,飘然遂去。
选自(《聊斋志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才名冠世,而试辄不售售:考取
B.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就正:请求指正
C.只此已足,可以束阁群书矣束:结束
D.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适:刚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越日,索文而阅以笔写符而去
B.学者立言,贵乎不朽,况傥来之富贵乎!
C.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
D.君将抱卷以终也则已此文一出,何以见天下士矣!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平凉才子贾奉雉,才名冠世,但是屡试不中,他百思不得其解。郎生为他指点迷津,但贾奉雉不愿苟且猎取功名。
B.贾奉雉科场失意,在郎生的指点与帮助下,熟读、背诵了一些拼凑连缀的拙劣文章入场应试,结果高中。
C.贾奉雉再读自己考场中的试卷,羞愧得汗流浃背,觉得无颜再见妻儿,于是飘然遂去,遁迹山林。
D.本文通过贾奉雉科考之事,讽刺了那些不辨文章优劣的科场考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
(1)大率贾所鄙弃而不屑道者(3分)
(2)大奇之,遂约明日过其寓。(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