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出而焉过:探望
B.不以吾后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行:品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人士大夫
B.视居枵然后用兵
C.学博才敏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资政殿大学士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每2处1分,共3分)
小题5: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
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
解析

小题1:动词,私有,作为个人所有。
小题2:D项“以”均为介词,凭借;A项“之”,助词,的/代词,这些;B项“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项“而”,表并列/表修饰
小题3: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小题4:本题考查断句,凭借他的才能,践行佛学之道,去除万难而成就事业,就很容易了,这应该是他的才能啊。唉,他这方面失去了而那方面得到了,大概也是有所作为啊。
小题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①“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②“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
慧礼,我了解他。他的品行高尚纯洁,学识渊博而才思敏捷,建造寺舍又没有私欲,理应建成没有困难。世上的人说佛祖能把祸福告之天下的百姓,所以佛教能如此兴盛,这不是偶然的。大概那些学习佛经的人,也多有把佛学用于现世的心愿。现在那些求学的士大夫,一定会说学自孔儒。孔子的学说容易学习,没有使自己受苦遭困的决心,背离本性没有学习的欲望,像这样要学好是很困难的。因而那些品行能让一乡的人称道、才能足以胜任一官半职的士人就常常很少见。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凭借他的才能,践行佛学之道,去除万难而成就事业,就很容易了,这应该是他的才能啊。唉,他这方面失去了而那方面得到了,大概也是有所作为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蹇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蹇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①玄: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固疾笃辞:推辞。
B.环之中堵:院子。
C.月羊酒致:送给。
D.问得失延:延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隐壶山之阳州司临门,急星火
B.为英设坛席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待师傅之礼犹不能不之兴怀
D.蹇怪问之拔剑撞破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
B.樊英曾多次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来,顺帝责令郡县官府把他送进京城。到京后,樊英仍声称有病,不肯拜见顺帝。
C.樊英不惧皇帝的威压,在殿上针锋相对,拒不应命。后来皇帝在生活上关心他,还以师礼相待,他才接受了五官中郎将之职。
D.樊英不得已接受皇帝的诏令,既未能坚守自己的名节,又未能提出奇谋远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有人甚至对他进行批评。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2)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凡变矣再:两次
B.大母余曰过:拜访,看望
C.何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D.有神护者  殆:大概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庭中通南北为
B.东犬西
C.二世
D.吾家读书久不
小题3: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是作者年少时学习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欣。
B.文中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D.以口头语述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历代的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4分)
⑴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⑵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原 弊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知务农而不知节用爱农畜菜根延冬春
B.簸糠麸食秕稗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C.古之国者未尝敢忽招之去禁兵
D.国家罢尝经用者老死今尽
小题2:以下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却不知爱惜民力,这是不可取的。
B.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C.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D.作者指出并批判了高大健壮的人不种田而年老体弱的人辛苦劳作的不正常现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2)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都督李崇隶:隶属
B.其锋者,莫不摧拉当:抵挡
C.当世推其骁果:结果
D.吾政如此杀也相:偏指一方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不其宗亲顾待吾属今之虏矣
B.大眼往求用亡郑以陪邻
C.常作我蛮形射之夫夷近,则游者众
D.坐听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5分)
(2)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之北有其海者发,指草木植被
B.未有知其者修,长
C.翼若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D.此小大之也辩,变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鱼则将用彼相矣
B.广数千里皆出于此乎
C.翼若垂天云而蒙世俗尘埃
D.有鸟焉,其名鹏自令放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彼且奚适也?”除了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还让人仿佛看到了斥鴳的不屑神态。
B.斥鴳的可笑,不在于它本身的渺小,而在于它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
C.“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用来肯定鲲鹏所达到的逍遥境界。
D.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表现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