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回复。
B.苦日久女:通“汝”,你。
C.后买臣事免坐:因犯……罪
D.买臣其夫钱乞:求、讨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朱买臣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3分)
A.①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② 担束薪,行且诵书
B.①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②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C.①少见其绶②悉召见故人与饮食
D.①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②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买臣不管理产业,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因此很贫穷,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
B.朱买臣有文韬武略,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重用,但他发迹之前却因穷困潦倒、常在太守府邸借住吃饭而受到会稽官吏的轻视。
C.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
D.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时,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与丈夫都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他们食物。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5分)
译文:                                                    
(2)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2)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乞:给予
点评: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朱买臣这个时候已经是太守了,而他的前妻和丈夫只是底层小人物,前妻自***后,买臣怎么可能想她丈夫乞讨钱财呢?所以,说不通。
小题2:
试题分析:A组①句说明朱买臣有才华,受皇帝赏识 ,②句是说朱买臣勤奋好学;B组都是说朱买臣为人宽厚,不计前嫌;C组①句表现朱买臣的少许自傲,②句体现了朱买臣懂得感恩;D组①句说明受皇帝赏识,②句表现朱买臣自信。
点评:本题是一道分析重点信息的创新题,题目的阅读量和分析两都比传统题要大得多,学生要分析八条信息,在比对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基本功和较快的阅读速度。难度较大。
小题3:
试题分析:“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错误,原文有“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这样的句子。
点评:文章中的信息很清楚,表述也不难理解,皇帝让买臣责难(辩驳)公孙弘,显然不是赞同。难度较低。
小题4:
试题分析:语言点:(1)如:像,等:一样,何:怎么。(2)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定语后置,还:回头,实然:的确这样。
点评:两道题都不是太难,第一句就是大白话,第二句有一个定语后置可能难了一点,不过细心的同学是能看出来的。
【参考译文】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 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之后,朱买臣一个在道路上边走边唱,背着柴在墓间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给他饭吃。
  几年后,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上计吏到朝廷上书后,皇上的回复迟迟不下,他们只好在公车府等待诏书,粮食用完了,上计吏最后变得像乞丐一样去讨要粮食。正好同乡严助很得宠幸,举荐朱买臣;得到召见,在皇上面前讲解《春秋》、《楚辞》,皇上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这个时候,朝廷正在建造朔方城,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 皇上让朱买臣辩难说服公孙弘,谈话都记录在《弘传》中。后来朱买臣犯了事被免职。很久后,重被召见到朝廷等待重新任职。
恰逢此时,东越降服之邦多次顺叛无常,朱买臣于是说:"过去东越王住在保泉山,一个人守住了险要之地,数千人也攻不上去。现在听说东越王更换迁徙住处向南而行,距离泉山有五百里,住在大沼泽之中。现在派兵乘船渡海,直接奔向泉山,排列好战舰和士兵,向南方席卷而进,可以消灭他们了。"皇上授予朱买臣为会稽太守。皇上对买臣说:"富贵之人不回到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晚行走,现在你怎么样啊?"朱买臣磕头辞谢。皇上下诏让朱买臣回到郡国,给他治办准备楼船,准备粮食、饮用水和作战器具,等到诏书到达,军队和他一起前进。 
  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常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仍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正值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对此感到奇怪,就上前拿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才惊怕起来,派人前去告诉守丞,彼此相互推拥着排成队列到中庭拜谒朱买臣。 买臣慢步出了门。一会儿,长安管马匹的官吏乘着四匹马驾的车来迎接,买臣于是乘坐公车离去。会稽守丞听说太守将要到了,发动百姓清除道路;县吏一起送行和迎接的车辆达一百多辆。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又全部找来以前的熟人,与他们一同吃饭;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都一一报答。
住了一年多,朱买臣接到诏书领军出征,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打败东越国,取得战功,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奸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水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
已,请广兴水利。略言:“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
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汉高帝称萧何之功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国家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因列上爱养十八事,帝嘉纳焉。
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计赖之。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汪应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岁旱蝗,振恤甚力:力量
B.若作水田,当必有利营:开发
C.江南泽国不异视:比较
D.汉高帝萧何之功称:赞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汪应蛟视国如家、勤政爱民品质的一组是 (   ) (3分)
①极言畿民困散,请尽罢矿税   ②近镇年例,可以兼资
③视江南泽国不异             ④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
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 ⑥因列上爱养十八事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汪应蛟在保定时不仅赈济灾民,还请求朝廷免除矿税,虽经多次据理力争,最终也没有实行。
B.汪应蛟招募民众,大力开发荒地,改造盐碱地,既解决了军饷的问题,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汪应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兴修水利,保证京城地区粮食自给,减少对漕运的依赖。
D.汪应蛟担任户部尚书后,更是从爱抚百姓出发,主张不能竭尽民力,否则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1)。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2),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3),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已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4)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1)繻(xū):用作通行的帛(2)传:凭证(3)制:帝王的命令(4)横草:使草倒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偃使风俗行:推行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制大害 矫:假托
C.名采誉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锋利的兵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武帝异文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弃繻去②信见疑,忠而被谤
C.①从民望,干名采誉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D.①盐铁,郡有余臧②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3分)
(2)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分)
(5)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纲诚信,乃出拜谒既:既然
B.征欲用纲 擢:提拔
C.二千石有罪矣信:确实
D.司徒为侍御史辟: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纲独埋其车轮洛阳都亭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盖自其变者而观之
C.公深计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
D.不愿刑罚相加,为坛而盟,祭尉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4分)
(2)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B.于其也,则耻师焉身:身体
C.不相师耻:以……为耻
D.师焉,或不焉或:有的
小题2:下列句中“师”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师”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A.而耻学于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择师而教之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
B.今其智反不能及见其人大惊
C.或师,或不焉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爱子,择师而教之皆出于此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尹犹见使臣乎倨:傲慢
B.当为我大车一乘具:准备
C.坐草场火狱系:牵累
D.九人,善捕盗者素:向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但请勿多取累吾官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每见此邑人富好义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吾令汝贷②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①公持砝码语章曰②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
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面对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
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
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