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的题目。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的题目。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注】①高、国、鲍、晏:人名,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与回也孰愈   愈:胜过
B.其城薄以卑     卑:低矮
C.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封:被封爵
D.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恣:肆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教常,何也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5分)
译:                                                                          
⑵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分)
译:                                                                          
小题4:从第四段看,子贡给田常的建议是什么?田常接受子贡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的?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1)孔子到这个国家,一定要了解它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2)虽然这样,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离开转而到达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小题4:①应该放弃攻打鲁国,转而攻打吴国(2分)。②田常在齐国的地位(2分)。
小题5: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恣,使……肆意,放纵。使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C、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用”/介词,“按照”;B、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顺承,“就”;D、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适”“是”“求之”“抑”各1分,句意1分,共5分。第二句,“虽然”“加”“之”“奈何”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小题4:
试题分析:第四段子贡说田常有“故曰不如伐吴”的话,子贡对田常分析了伐鲁与伐吴的利弊主要是从田常个人的角度来谈。
小题5:
试题分析:“于”的介宾结构常置于句末,据此断开第一句;“贤者”“不贤者”两句相对,断开第二、三、四句;“文武之道”常见词语,据此断开第五句;“夫子焉不学”结构完整,再断一句。
【参考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知两个道理。”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在哪里得来(这么广博的)学问啊?”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记住它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它细枝末节,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存在着。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道:“孔子到这个国家,一定要了解它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得的方式,或许与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生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就出发了。
子贡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啊。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低矮,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又厚实,护城河宽阔又水深,铠甲坚固并且崭新,士卒经过挑选并且精神饱满,宝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脸色一变说:“你认为是困难的,人家认为是容易的;你认为是容易的,人家认为是困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里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齐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不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会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会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您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离开转而到达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子贡喜欢囤积居奇,贱买贵卖,随着供需时机转手谋取利润。他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家产积累千金,最终死在齐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的题目。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至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郭逵,字仲通,其先自邢徙洛。康定中,兄遵死于敌,录逵为三班奉职,隶陕西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方议取灵武,逵曰:“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未几,泾原任福以全军没,人服其先见。陈执中安抚京东,奏为驻泊将。执中与宾佐论当今名将,共推葛怀敏。逵曰:“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曰:“喜功徼幸,徒勇无谋,可禽也。”执中叹曰:“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保州卒叛,田况遣逵往招之。逵与乱者侍其臻尝同事范仲淹,驰至城下,示以旧所佩紫囊。臻识之,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曰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论功加阁门祗侯、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河东,俾权忻州。契丹来求天池庙地,籍不能决,以诿逵。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檄报之,契丹愧伏。种谔受嵬名山降,取绥州,夏人遂***杨定。朝论以边衅方起,欲弃绥。逵曰:“虏既***王官,而又弃绥不守,见弱已甚。且名山举族来归,当何以处?”既而夏人欲以塞门、安远二砦来易,朝廷许之。逵曰:“此正商于六百里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与。”遣其属赵离、薛昌朝与夏使议,唯言砦基,离曰:“二砦之北,旧有三十六堡,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逵忱慨喜兵学,神宗尝访八阵遗法,对曰:“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因为帝论其详。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逵择诸校习金鼓屯营者六十四人,使人教一队,顷刻而成。尤善用偏裨,每至所部,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卒。辍视朝一日,赠雄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宋史·郭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按:察看
B.神宗尝访八阵遗法 访:询问
C.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就:完成
D.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寝:休息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朝论以边衅方起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录逵为三班奉职何以汝为见
D.地远而食不继衡乃诡对而出
小题3:(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5分)
译文: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5分)
译文:   
小题4:用斜线(/)给Ⅰ卷(三)题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3分)
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日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
小题5: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叛军为什么会“开城降”?(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日:“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予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陟宪使陟:官名
B.以志吾梦云志:记下、记录
C.周亦艺以花果竹木艺:种植、栽种
D.犹冀真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冀:期望、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公以言事忤天子②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①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3: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3分)
小题4:用“/”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3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吕祖谦《东莱左转博议》)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4分)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3分)
(3)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小题2:《诗品》与刘勰的《     》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       合称为“六义”。(2分)
小题3: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15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立遣副将王世宠代之。时华乞兵西部及土鲁番为变,大器令世宠讨败时华及西部,时华自焚死。塞外黄台吉等拥众乞赏,谋犯肃州。大器假赏犒名,***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五月,以保定息警,罢总督官,特设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驻九江,称疾不进,疑大器图己。大器诣榻前与慰劳,疑稍释。而张献忠大躏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将及良玉军连破之樟树镇,峡江、永新二郡皆复。
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
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独縯祚论死。
明年,唐王召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据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
(《明史·吕大器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部:部属
B.欲跻阮大铖中枢 跻:使……晋升
C.独縯祚论死 论:判决
D.次都匀而卒 次:临时驻扎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秦王恐其破壁
B.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大器以异议绌少以父任
D.道梗,久之至为之奈何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大器假赏犒名,***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5分)
(2) 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5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4分)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欧阳修《老苏先生墓志铭》)
小题5:根据第Ⅰ卷文言材料,请简要分析吕大器被福王撤职并要求法办的原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