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愉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及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谒城还养者二十辈,有三年不归侍者,斥之。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请罪
B.城固辞,使者而去委:托付
C.城置之未尝发:打开
D.帝厌苦,而城闻得失且熟浸:渐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奴米易酒,醉卧于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寒饮,何责焉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人无得其身也,则耻师焉
D.士以为死职,天下益惮之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为人谦虚恭谨简单朴素,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都找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渴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象其他谏官那样勤心政事,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不怕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提倡修养孝道德行。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3分)
⑵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3分)
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有德,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2)凡是求学的人,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懂得忠和孝,你们有长期没有回去探望亲人的吗?(3)阳城让刑吏坐在门口等候,自己请薛约吃完了饭,又步行把他送到城外才与他道别。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委,丢弃,丢下。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B对应的原文“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译为“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有德,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   )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把给的解释“委托”不和语境,前后不通顺,可以判断选项错。
小题2:
试题分析:A“以”介词,用/介词,凭借;B“而”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C“于”,介词,向/介词,对于;D“且”副词,将要。虚词要注意用法和意义,比如此题中的“以”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而”要区分是顺接、并列还是转折;“于”要区分不同的翻译方式;“且”要分清是“将要”“姑且”“暂且”“并且”等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阳城”性格特征是“清廉正直”,1说阳城为人宽厚、善良,4说阳城做事认真,教学成果显著,和“清廉正直”没有关系,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型C对应的原文“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选项说阳城“不勤心政事”是不对的,他对政事已经逐渐很了解,只是不象别的谏官那样就繁杂琐屑的小事频繁进谏而已,选项事件错误。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闻——听说,义——有德,发——派,遗——赠送,戒——告诫。(2)凡——凡是,学者——求学的人,所以——表原因,(3)坐——让刑吏坐,讫——结束,别——道别。
【参考译文】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荒年,阳城把榆钱磨碎了煮粥为食,依然坚持讲学。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有德,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遇到同乡人邹亻叔 想要安葬亲人,向别人借贷无门,阳城知道了他的情况,就把绢全部送给了他。
李泌担任宰相,向德宗举荐阳城,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为右谏议大夫。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虽然渐渐地了解并熟知了政事的所得所失,却还是不肯进谏。直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 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就上奏章激烈的指斥裴延龄的罪状,意气激昂地依据大义,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听者都很恐惧,但阳城的态度更加严厉。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阳城因此罪名被贬官为国子司业。阳城把学生们找来说:“凡是求学的人,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懂得忠和孝,你们有长期没有回去探望亲人的吗?”第二天到阳城那申请回家奉养老人的有二十多人,有三年没有回家侍奉老人的,阳城就斥责他。阳城亲自教授经典,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们都能严守法度。
薛约性格不羁又正直,因为进谏政事而获罪,被贬谪去连州。刑吏循踪追捕,在阳城家中将他抓获。阳城让刑吏坐在门口等候,自己请薛约吃完了饭,又步行把他送到城外才与他道别,皇帝不满阳城结党的罪过,将他贬出京城,出任道州刺史。到了道州,阳城就象治家一样治理民众,适合处置的就予以处罚,适合奖赏的就予以奖赏。每月的俸禄只取够用,余下的就上交官府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山凿井 负:靠近
B.问民之所病:疾病
C.常不应 率:大抵
D.并河而 东:向东流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 
(2)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1: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2分)                                                                                  
小题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略有删改)
【注】①胹:煮。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靡不有初,鲜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之贼:偷窃。
C.宣子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谏不入,则莫之继也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夫如是,能补过者鲜矣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宦三年矣,未知母存否欲勿予,即患秦兵
D.我之谓矣奔车朽索,可忽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不 忘 恭 敬 民 之 主 也 贼 民 之 主 不 忠 弃 君 之 命 不 信 有 一 于 此 不 如 死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4分)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小题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孔子:                                                                          
韩非子: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志穷而不屈。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与书史百家,字不刓(wán损失)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漱玉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赵氏归:嫁
B.亦复脱衣易市:购买
C.余性不耐:忍耐
D.人亡弓,人之得:为……得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谓葛天氏民也以为凡是州志山水有异态者
B.计无所出还之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竭其俸入,事铅椠不赂者赂者丧
D.忧患得失,何多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厉声以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亲朋故友在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能接触到许多散轶的珍贵图书。
B.李清照夫妇家庭虽寒贫,但是如果遇到名人的书画或者古董,往往都会买下来,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
C.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出众,经常以此和丈夫比试来决定喝茶先后。
D.作者在三十四年中,经历了无数打击,其间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却能平常心看待,着实不易!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分)
译文: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