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志穷而不屈。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与书史百家,字不刓(wán损失)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漱玉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赵氏归:嫁
B.亦复脱衣易市:购买
C.余性不耐:忍耐
D.人亡弓,人之得:为……得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谓葛天氏民也以为凡是州志山水有异态者
B.计无所出还之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竭其俸入,事铅椠不赂者赂者丧
D.忧患得失,何多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厉声以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亲朋故友在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能接触到许多散轶的珍贵图书。
B.李清照夫妇家庭虽寒贫,但是如果遇到名人的书画或者古董,往往都会买下来,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
C.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出众,经常以此和丈夫比试来决定喝茶先后。
D.作者在三十四年中,经历了无数打击,其间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却能平常心看待,着实不易!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分)
译文: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小题5:(1)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2)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从原文上下句“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大意“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可知,得:得到。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的;B两个“而”分别为表承接/表转折;C两个“以”分别为表目的/原因;D两个“其”分别为,多么/代词。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与原文不符,在文中无依据。所以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要注意对称句“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和名词“衣”、常放在句首的“始”。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穷、绝、尽、志、以、戒。
【参考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以至欲罢不能。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俯有所入,衣食有了富裕。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了!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他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揩完涂改,不再象过去那样平易和蔼了。收藏书籍本为寻求适意,如今反而弄得一场不愉快。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采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向来家传的《周易》和《左传》,原有两个版本源流,文字最为完备。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声色狗马之上。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娘到赵家; 蘧瑗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现在我己比他大两岁: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绍兴二年,太岁在壬,八月初一甲宙,易安室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小题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小题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犹然诺敦: 敦厚、淳厚
B.上亦为威霁:止、收敛
C.运修短祚:福分
D.不若守令之居也迭:交替、轮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尽封国邑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文宣怒,召责之爱其子,择师教之
C.我使人不行,以为政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置官寮,皆省司选用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皇 家 宗 室 及 勋 贤 之 臣 宜 令 作 镇 藩 部 贻 厥 子 孙 非 有 大 故 无 或 黜免 所 司 明 为 条 列定 等 级 以 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4分)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5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小题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分)
小题2: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江阴邑令战死
(明)李诩
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
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有知,信予心而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
公从兵宪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
夫公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
钱公名錞,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
【注】①兵宪:领兵的长官。②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之颔:点头。
B.不侵城之至也虞:忧虑。
C.身数刃罹:遭受。
D.乃平日所素也植:这里指埋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吊之吾尝终日思矣
B.汝有知宜渥然丹者为槁木
C.夫公死予犹记周公被逮
D.保民为计至通州,几不纳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小题1: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
                                                                              
小题2: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