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季氏将伐颛臾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②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
【注】①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ú):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庸于鲁国的小国。②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名由,字子路。此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季氏的家臣。③周任:古代一位有名的史官。④兕(sì):独角的犀牛。⑤费:季孙氏的私邑,与颛臾相距70里。⑥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这里暗指鲁国内部。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B.陈力就列就:充任
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相夫子相:察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既来之,则安之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通过叙写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对话,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驳斥有力。“何以伐为”等反诘句的运用使感情色彩强烈。
B.本文破中有立,驳斥有理有据,立论坚实可靠。文章既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现实形势作出了精辟阐述,说理层层深入,令人叹服。
C.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却是当仁不让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细笔描绘,来表现其人格的可贵。
D.本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述观点,深入浅出,增添了说理的形象性。如用盲人的辅助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却未尽到责任等。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答案

小题1:(3分)D
小题2:(3分)B
小题3:(3分)C
小题4:(9分)【答案示例】⑴(3分)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⑵(3分)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⑶(3分)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词(来搪塞)。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相:辅佐。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⑥是孔子指出“季孙之忧”的根本原因。
小题3:
试题分析:文中并无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应为语言描写。
小题4:
试题分析:得分点:(1)“是”“何以”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2)“危”“颠”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3)“疾”“舍”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持人,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氏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那职务。’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为患,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孔子说:“求!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种辩解之词(来搪塞)的人。我听说国君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原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就无所谓寡,安定的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使他们来归服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鲁国境内策划发起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季氏将伐颛臾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②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知爱之知:赏识
B.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 ②云无心以出岫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行李之往来
C.①转在义兴,非其好也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论者称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3分)
                                                                  
(2)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 4分)
(3)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3分)
                                                                              
小题5: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
B.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C.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王孙传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椟,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注释】①窾(kuǎn)木 ;当中挖空的木头;藟(lěi):藤。殠(chòu)腐尸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亡易吾意易:归还
B.重废父命废: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矫:欺骗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身亲土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B其子欲默而不从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且孝经曰   不出,火且尽
D鬼之为言归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B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C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D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在病重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下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杨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3分)
(2)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4分)
(3)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④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小题1:阅读上文,概括孔子关于政治管理的相关观点。(6分)
小题2:请就第③条选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面贵俗功。此其大敞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睦》《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主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基垒疏略,或有抵牾。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勘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一,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序:记述
B.所以遇极刑之咎也咎:过失
C.此其所蔽也蔽:短处
D.质而不俚俚:鄙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斯以勤矣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C.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不拘于时,学于余
D.既明且哲,能保其身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班彪看来,《史记》存在严重的问题,司马迁受极刑乃咎由自取。
B.“诚令”三句,是班彪惋惜司马迁未能用“圣”的观点写<史记》。
C.班彪、班固父子对《史记》的评价基本相同,他们认为《史记》欠缺的要害为“是非颇缪于圣人”。
D.班固所见刘向、扬雄以来对《史记》的评价,并发表己见,但并未为此后的史学批评立下准则。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
B.以迁之博物治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
C.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
D.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乏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3分)
译文:                                                                                  
(2)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3分)
译文:                                                                                    
(3)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②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③,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水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朱熹《四书集注》)
【注】①亟:屡次。②科:通“窠”,坎,洼地。③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4分)
答:
小题2:请结合朱熹的注解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8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