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道济,有异言,则***之。道济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靳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日:“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选自《三十国春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之布指算,不爽:差错
B.志义相合。牲盟生死刑:宰***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道济伺:等候
D.道济下阶趋:快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3分)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⑦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5分)
                                                                                     
(2)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灾祸连累。
(2)高进之就伪造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伺,在此处为“窥伺,窥探,观察”之意,故选C。
小题2:
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高进之的友情,②说高进之的谦让,③是说高进之的工巧。排除这三句后故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 A项叙述的事件时间前后颠倒了,故选A。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如(1)“不忍”“ 及祸”“ 去”各1分(2)关键词 “诈”“ 蔽”“ 下”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的妻子被当地官员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了,高瓒就逃命混迹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奔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盘腿而坐,大吃大喝起来,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行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曲指一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过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受到连累灾祸。”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牲畜盟誓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广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致巧妙。事情平定后,被朝廷任命为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和高进之商量,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这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视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议,就***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及让上天诛灭我。”于是他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叛乱的首领,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伪造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示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就瓦解了,部下坚闭城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肯定会失败,我说出来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但是祸乱有时还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超过世人,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他了。”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他们就被拘捕了,檀道济目光象火炬般,取下头巾扔在地上发怒说:“(皇上)你是坏了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也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世代为农,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皇上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仆人鲁健也跟着进之一起死,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着尸骨回老家安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发关中兵击之,安定次:依次B.通言旋师,而潜入上郡阳:通“佯”,假装
C.夜精甲袭破之简:选拔D.率兵将洛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屈突通“忠诚”的一组是(3分)(   )
①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②众十余万据雕阴     
③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⑤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⑥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他在训勉士兵时必流涕,即使军力匮乏,仍然能鼓舞军队士气。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在隋朝政事混乱时,窦琮曾率骑兵追赶他到稠桑,屈突通结阵抵抗,尽管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屈突通都没有叛心,但最终兵败被俘。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5分)
(2)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20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烧围走,城用得全遽:立刻B.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践祚:登高祈福
C.为丞相主簿西曹属辟:征召D.此必愚民乐乱,妄之耳引:援引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夺: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
B.过领汝南兵解围与彭城刘绘俱待
C.羽遂禽慈父
D.怨旷者多,年谷饥俭提刀
小题4: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蠲,免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米数千石逋:拖欠
B.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名
C.不则货诸民,民且病:患病
D.又议伐汴堤木以狭河资:供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④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⑥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王陶常常因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任虔州知州时,他竭力救济护送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拿出俸禄帮助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                                                                              
(2)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华性孝,士论多之多:赞美。
B.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逆:迎战。
C.守仁不赴,请归省省:探望。
D.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薄:攻击。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守仁“多智善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②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③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⑤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⑥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弘治十二年中进士。被谪龙场时,悟出格物致知,后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赐,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开口会说话。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不仅通晓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5分)
译文: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尝君舍业厚之遇:遭遇。
B.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辍:放下。
C.妾得君狐白裘愿:希望。
D.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千金直:通“值”,价值。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3分)(   )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了。
C.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2)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