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文后各题。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逾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
[注]①赪: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
A.日日长,数器易:更新
B.母衣其女衣徐:慢慢
C.命其左右之       履:鞋子
D.不知所从来到            竟:最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吾尔新其襦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B.可取鱼骨藏室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膳肉,味倍常鱼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洞人哀      石铿然有声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叶限温柔贤惠勤劳善良,在父母双亡之后,一直受到后母的虐待。
B.后母为了捉那条大鱼,骗来了叶限的衣服,又支走叶限,然后用利刃砍死了大鱼。
C.有人告诉叶限只要向鱼鳞祈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叶限果然如此。
D.陀汗国王让人试穿金线鞋子,除了叶限,其他人的脚都比鞋子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3分)
                                                                               
(2)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4分)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⑴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⑵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
⑶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履,穿上。“命其左右履之”,之,是代词,“履”在代词“之”前,应充当动词。而C选项将“履”解释成“鞋子”,显然是名词性的,所以错误明显。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前有主语“吾”,后有谓语动词“新”,为应作介词,替;“为……所”为固定结构,为也为介词,被。B项,“于”为介词,其后都是表处所的名词,所以都作在。C项,代词,它的;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代词,她们;定语后置的标志。
小题3:
试题分析:向鱼骨祈祷。原文说“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可见不是向鱼鳞祈祷,而是向鱼骨祈祷。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所给的句子,要理解所给的句子;理解后,要做到规范翻译,还需对所给的句子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其句型,关键词语的用法。本题所给的几个句子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特点鲜明。第一句,“为后母所苦”被动句,“樵险汲深”为省略句,即樵于险,汲于深;樵,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柴;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深山,高山;深也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深水,深潭。第二句中,“乃哭于野”为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好词序;“被发粗衣”中,被,同“披”;粗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粗布衣服。第三句“亦不之虑”是宾语前置句,此句的“虑”为怀疑的意思,此句可译为: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的年末),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嫌弃,后母常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就偷偷地把鱼喂养在盆里。鱼一天天长大,叶限换了好几次盆子,大到盆子放不下的时候,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她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来到池塘边,鱼就不再出来。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看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把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别的泉水那里去汲水,路程计有上百里。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把头露了出来,后母趁机把它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饪了,味道比一般的鱼强数倍,后母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坑里。过了一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个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你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后,可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采纳了他的话,果然金玉珠宝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参加了,让叶限在家里看守庭院中的果树。叶限等后母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也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认出她来,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一个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部落临近海岛,岛上有个叫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几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陀汗王得到后,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脚最小的穿上去鞋子也差一寸。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那鞋子轻的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派人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若有同样的妇女穿的鞋子,就报告抓来。找到叶限,让她穿上试试,然后就相信了。于是叶限又穿上翠羽衣和金丝鞋进见,容貌如天上的仙女。这才向国王陈述事实,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国。后母和她的女儿们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向鱼骨祈求,得到无数珠宝。过了一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百斛珠玉隐藏起来,以金子为界限,等征讨叛军作乱时,国王决定挖出珠宝供养部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古文,完成文后各题。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逾日】;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鄢百里,立堨去:距离
B.有易于古一:一旦
C.沮止者不用:任用
D.独长渠之利然较:明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二人者之志”的“志”的一组是(3分)
①川饮食者无所取            ②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
③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        ④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
⑤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  ⑥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渠源流数易其名,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其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
B.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
C.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私欲,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
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4分)
(2)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3分)
(3)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惟公字天球,姓程氏。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所以条目巨细甚悉,至临事简严,僚吏莫能窥其际。尝夜张灯会五门,大集州民,而城中火起,吏如公教不以白,而随即救止。终宴,民去,始稍知火。监军得告者言军谋变,惧而入白,公笑曰:“岂有是哉?”监军惶惑不敢去,公曰:“军中动静,吾自知之,苟有谋者,不能隐也。”已而卒无事。
召为给事中,知开封府。前为府者,苦其治,或不满岁罢,不然,被谤讥,或以事去,独公居数岁。久而治益精明,盗讼稀少,狱屡空,诏书数下褒美。
为三司使。不悦苟利,不贪近功。时议者患民税多目,吏得为奸,欲除其名而合为一。公以谓合而没其名,一时之便,后有兴利之臣必复增之,是重困民也。议者莫能其于出入尤谨,禁中时有所取,未尝肯予。宦官怒,言陛下虽有欲,物在程某何可得!公曰:“臣所以为陛下惜尔。”天子以为然。
景祐四年,以本官参知政事。是时,元昊叛河西,朝廷多故,公在政事,补益尤多。而小人侥幸皆不便,遂以事中之,坐贬为光禄卿,知颍州。北京建,遂以为留守。宦者皇甫继明方用事,主治行宫,务广制度以恩,公为裁抑之,与继明章交上。天子遣一御史往视之,
还,直公。天子为罢继明,独委公以建都事。
其在延州,夏人数百驱畜产至界上请降,言契丹兵至衙头矣,国且乱,愿自归。公曰:“契丹兵至元昊帐下,当举国取之,岂容有来降者乎?闻夏人方捕叛族,此其是乎?不然,诱我也。”拒而不受。已而夏人果以兵数万临界上,公戒诸堡寨无得出兵,夏人以为有备,引去,自此不复窥边。
改镇安军节度使,在镇四年,犹上书愿复守边。书未,得疾,薨于陈州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九。
(节选自欧阳修《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为府者,苦其治剧:繁难
B.议者莫能夺:夺取
C.务广制度以恩市:求取
D.书未,得疾报:回复
小题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公治政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城中火起,吏如公教不以白,而随即救止  ②军中动静,吾自知之
③久而治益精明,盗讼稀少,狱屡空        ④不悦苟利,不贪近功
⑤公在政事,补益尤多                    ⑥公为裁抑之,与继明章交上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公为人刚正沉稳,不喜言笑,考虑问题条分缕析,严谨周到,大大小小措施皆备,遇到事情镇定自若,从容处置。
B.任三司使时,有人担心税目繁多,官吏会从中为奸,欲统而为一,程公认为此举舍本逐末,弊大于利,十分不妥。
C.任参知政事时,程公忠于职守,使得投机取巧的小人不能肆意妄为,但他也因此受到诋毁,被贬谪到颖州做知府。
D.在延州任上,几百名夏人带着畜产来归降,程公洞察实情,果断拒绝;后来夏人虽然数万兵临界上,却无功而返。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于出入尤谨,禁中时有所取,未尝肯予。(4分)
                                                                   
(2)天子遣一御史往视之,还,直公。(3分)
                                                                   
(3)闻夏人方捕叛族,此其是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有政声。历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
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罪,其母与弟及佣工某加功,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在十三日,乃缓系诸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鸣②,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
《清史稿》
[注]:①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②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贵州乡试典:主持、掌管
B.疑之,诘曰骤:立刻、马上
C.狱明慎, 多平反治:审理、处理
D.兹事不言易:轻易、随意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奕畴“治狱明慎”的一项是(   )(3分)
①奕畴阅供词,疑之 ②奕畴使干吏侦之  ③狱既解,乃生子铭皖 ④株连皆省释        ⑤请分年遣令回籍    ⑥在任五年,运务无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奕畴在山西先后任宁武、平阳知府,在当地声誉很好,后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降职。
B.李奕畴任安徽按察使时因平反顾氏冤案被民间传颂,在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时,得知只是百姓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于是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
C.李奕畴任漕运总督时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
D.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儿子李铭皖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罪(2)
                                                                              
(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2分)
                                                                              
(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3分)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
                                                                              
(5)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2)
                                                                              
(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2)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勤王之师尔缓和
B.公纯之诘难,责难
C.寅出午通“返”,返回
D.敌大至,汲之为……而战死
小题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麾众阵以待辱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三月马之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此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国家致死身死国灭,天下笑者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1分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盆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不知东方之白(已经)
B.则天地不能以一瞬(竟,简直)正襟坐(危险)
C.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知不可乎得(突然)
D.举匏尊以相(致意,引申为劝酒)其破荆州(当)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苏子愀輮使之
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惟江上清风句读不知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不拘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鱼虾而友麋鹿
A.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非能也,而绝江河
C.幽壑之潜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小题4:下列各项对原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上文第一段抒写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积极的人生观。
B.上文第二段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变”和“不变”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比较理性地对待生活。
C.上文第三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D.《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5:翻译句子(9分,每句3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