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
C.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来
D.此三者,吾遗也恨:遗憾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尔无忘乃父之志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组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皆背晋以归梁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其所以失之者尔三矢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2)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本,推究。解释实词应依据语境,例如: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本:草木的根或茎干。
小题2:
试题分析:A其:①副词,表祈使语气;②代词,代庄宗。B以:①介词,用;②在。C而,连词,均表转折;D与:①介词,和;②动词,给。
小题3:
试题分析:A人事: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指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等事务。B忧劳:忧虑辛劳。C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D从事: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小题4:
试题分析:B项句子采用反问句的形式,表示否定,所以“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否定”。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要语句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和词语活用。(1)使动用法“兴国”“亡身”;判断句式“自然之理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祸患常积于忽微”,被动句“智勇多困于所溺”,“岂,难道”。
附【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欧阳修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长山朱氏     适:往,至B.自边制久隳   隳:毁坏
C.凡公者,皆指为党直:认为……有理D.力平贼    戮:合,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年十有二月壬申樊哙侧其盾
B.慨然有志于天下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熟羌归业数万户沛公曰:“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D.公所在,贼不敢犯雁阵惊寒,声断衡阳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B.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C.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D.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4分)
(2)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4分)
(3)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全后面问题。(12分)
顷之未发,太子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每空1分)
(1)迟:             (2)仆:             (3)祖:            
(4)就:             (5)币:             (6)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B.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C.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D.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小3】题下列对选段及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担心荆轲反悔而不去刺***秦王,就又一次委婉地催促荆轲出发,并准备先派秦武阳去。
B.荆轲没有按时出发,并不是太子所认为的有改悔,而是另有原因的,他是想等一个他的宾客。
C.高渐离击打着筑,荆轲唱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这让所有来送行的人都泪流满面。
D.荆轲到秦国后,用价值重金的财物买通了蒙嘉,借蒙嘉的引荐而有了靠近秦王的机会。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全后面问题。(16分)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杲卿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其年十一月,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养死士,为拒贼之计。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后杲卿函贼将钦凑之首,械泉明、贾深等二贼,遣子送于京师。至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留泉明、贾深等,寝杲卿之表,自上表献之,以为己功。玄宗不之知,擢拜承业大将军,牙官获赏者百数。玄宗知杲卿之功,乃加卫尉卿、兼御史大夫。
杲卿既斩贼将,收兵练卒,乃檄告河北郡县,言朝廷以荣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统众三十万,即出土门。郡县闻之,皆***贼守将,远近响应,时十五郡皆为国家所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其月八日,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至气绝,大骂不息。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刚直,有吏干:才干
B.养死士阴:暗中
C.玄宗知杲卿之功寻:探明
D.至气绝比:等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杲卿在代理常山太守期间,安禄山起兵反唐。颜杲卿担心叛兵顺势攻陷潼关,危及唐王朝江山社稷,于是与堂弟颜真卿联手阻击叛兵。
B.颜杲卿整饬军队,训练士兵,同时发布了朝廷从土门准备反击叛贼的消息,得到了许多郡县百姓的响应,当时就替朝廷守住了十五个郡。
C.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因为寡不敌众,加之耗尽了守御的装备,常山城被攻陷了,颜杲卿也被叛兵抓了起来送到了东都洛阳。
D.当安禄山指责颜杲卿辜负了当年他的上表推荐而与他为敌时,颜杲卿则以牙还牙,表明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揭露了安禄山狼子野心的本性。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5分)
(2)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文段。(8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下列哪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2分)
A.自吾氏三居是乡经纶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B.退而甘食其土之故君子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又敢毒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D.故之说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小题2:下列哪一项加点词的词性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   )(2分)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B.置人所罾鱼腹中
C.名之者谁D.殚其地之出
小题3: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结合文章举出一例。(2分)
小题4:文中写到“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从中看出作者的写作用意是什么,联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2分)
【链接材料】“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多收了三五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4分)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ó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2分)
②每旦徒行人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