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
(二)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1)子贡引用《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2)请分别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包含的学习道理。(3分)
答案

小题1:意在说明人(君子)应像切磋琢磨器物(骨、角、象牙、玉石)那样,不懈追求自身完善。
小题2:“告诸往而知来者”:学习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学习应当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由此及彼,通达事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则《论语》记叙了子贡与孔子探讨为人之道的事,从孔子的语言来看,他要求人应该有更高的品质,所以子贡所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即指人要不懈追求自完善。
小题2:
试题分析:“告诸往而知来者”意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因此可有用“举一反三”来概括。“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意为“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此句要要求人要到一定程度,才能通达,才能灵活运用。
参考译文:
(1)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2)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师问之怪:认为……怪异
B.为北雍州刺史出:出京外任
C.籍妻子没:死亡
D.会寇来适:正赶上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有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                 ②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③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④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并很智慧地用计策让那些一向为患乡里的凶黠之徒认罪。
C.汾州之前多次遭侵略抢劫,多任刺史都不能很好的治理,以致耕桑荒废。韩褒到后,用智慧和仁爱之心治理了那里,使汾州得以很好的发展。
D.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5分)
                                                                                                            
(2)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高祖领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以湛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复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服终,除秘书丞,出为相国参军。谢晦、王弘并称其有器干。
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是行也,谓为弘等所斥,意甚不平。湛负其志气,常慕汲黯、崔琰为人,故名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
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与景仁并被任遇。湛常云:“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十七年,所生母亡。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及至丁艰,谓所亲曰:“今年必败。常日正赖口舌争之,故得推迁耳。今既毒,无复此望,祸至其能久乎!”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局力,不浮华尚:喜欢B.抚军长史领:兼任
C.上不能平稍:稍微D.今既毒,无复此望穷:困厄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湛负其志气的一组是(  )
①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           ②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③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   ④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⑤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         ⑥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和才干,不喜欢浮华的习气。他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少年时期便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仲和诸葛亮。
B.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礼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受人们的大力称赞。
C.刘义康专权,独揽朝政,威势压倒朝廷内外,而刘湛更加推崇他,对皇上也就不再有为臣子的礼节了,皇上心中也不快。
D.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5分)
(2)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3)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C.亭成,而西山之始具胜:美景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之易:容易
小题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 (3分)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⑤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遨游山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与化解通常贬谪必然造成的度日如年的痛苦。
B.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C.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D.结合苏氏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旷达洒脱的思想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襟怀。
小题4:把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与课本中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2分)
译文:                                                                        
(2)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2分)
译文: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告子上》 )
②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 《孟子•告子上》 )
③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孟子•告子下》 )
【注】①赖:同“懒”
小题1:出自选段①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该选段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学主张?(2分)
答:                                                                             
小题2:选段②③孟子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