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11.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11.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12.谈到太平天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时,人们不禁会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曹植诗)
   13.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1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多用比兴手法,因而取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15.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答案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4、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15、秋水共长天一色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月是故乡明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11.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16.从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谭嗣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们看到了志士仁人对“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17.“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国古代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晏殊、柳永、辛弃疾词中所创造的三种境界,来说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对学问、对事业的企望和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对学问、对事业执着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在学问、事业追求中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和欢乐。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26.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8.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0.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3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 ?”
   32、杜甫《衷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35.游山玩水,赏心悦目。人们对山水的不同感受,全因心情有别。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两句诗写出了游山玩水的饱满激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36.古代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如今,由于经济的开发,人烟稠密,交通发达,那里再也不是王维在《渭城曲》里所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了。
   37.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位置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有相似的两句,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陶潜的诗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烈;苏轼的诗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
   40.在写作过程中,灵感如同思维
  ⑴江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4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
   43.下面是(扬州慢)中的词句,语出杜牧哪些诗句,请依次写出。
   (1)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请依次写出下列词牌中带有”愁”的词句。
   (1)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一剪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
   45.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下列诗句的词句。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树后庭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