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气体的状态方程 > 1.分子动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本小题6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也可能有多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分子动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本小题6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也可能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 m3,TA=TC=300K,TB=400 K.
(1) 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 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1,B→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答案
(1)ACD(2)VB=0.4 m3. 导致气体压强变化(减小) Q1大于Q2
解析
(1)ACD
(2)解:(1)设气体在B状态时的体积为VB,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VB=0.4 m3.②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化(降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变化(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变化(减小).
(3)Q1大于Q2;因TA=TC,故A→B增加的内能与B→C减少的内能相同,而A→B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C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1大于Q2.
核心考点
试题【1.分子动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本小题6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也可能有多项】;主要考察你对气体的状态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被公认是洁净的能源.
(1)一定质量的页岩气(可看作理想气体)状态发生了一次循环变化,其压强 p随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O、a、b在同一直线上,bc与横轴平行.则     
A.a到b过程,气体的体积减小
B.a到b过程,气体的体积增大
C.b到c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D.b到c过程,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2)将页岩气经压缩、冷却,在-160℃下液化成液化天然气(简称LNG).在液化天然气的表面层,其分子间的引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斥力.在LNG罐内顶部存在一些页岩气,页岩气中甲烷分子的平均动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化天然气中甲烷分子的平均动能.
(3)某状况下页岩气体积约为同质量液化天然气体积的600倍,已知液化天然气的密度,甲烷的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试估算该状态下6 .0m3的页岩气中甲烷分子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给四只一样的气球充入了质量相同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分两排并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上面放一轻质硬板,而后他慢慢地站到硬板上,在此过程中气球未爆,且认为气球中气体温度不变,外界对气球中的气体做了6J的功,则此过程中气球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J;若换上另外一个人表演时,某个气球突然爆炸,则该气球内的气体的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 气体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热学现象和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热量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只与其温度和体积有关。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等容过程,如果吸热则其内能一定增加。
D.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符合宏观的统计规律
E.物质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会发生能量交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装有水银,在右管中用水银封闭着一段空气,要使两侧水银面高度差h增大,应该
A.从右侧管口滴入水银
B.从左侧管口滴入水银
C.使气体升温
D.使气体降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