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②宰相不被重视③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管事务也较多,实行的是宰相集体负责制,但没体现出宰相不被重视,排除②。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这些说明:
A.唐太宗从善如流有良好的帝王素质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
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D.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古代某种制度“引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其中的利益者,而不是如何推翻既得利益集团。”该制度是
A.征辟察举制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D.郡县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B.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D.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制度B.反对君主独裁
C.主张加强君主专制D.主张尊君卑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刘文瑞  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了创造国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仍相对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入侵,它转而阻止了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1905年,它最终被废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2分)参阅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分)
材料三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

时期
两宋
明 清
任任官前出身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2)依据材料三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2分)?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三: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
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4分)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