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自庄公之世,而楚文王已县申、息,封畛于汝。逮后而晋有四十县。”对这条史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行县制...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自庄公之世,而楚文王已县申、息,封畛于汝。逮后而晋有四十县。”对这条史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行县制B.春秋时确立封建制度
C.楚国最先废分封,置郡县D.晋全面推行了郡县制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从“楚” “晋”可以看出,这条史料叙述的是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的情况,从“封建之裂为郡县”可以看出,史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自庄公之世,而楚文王已县申、息,封畛于汝。逮后而晋有四十县。”对这条史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行县制】;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因此,“狗剩”之类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就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三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分别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6分)
(3)据材料三,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位同学假期翻阅自家的族谱,发现自己与刘氏皇族有着渊源关系,且为大宗,此事的依据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门阀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散漫自私意识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D.社会宗法观念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