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我国太湖流域18、19世纪曾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 花作紫色,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布经久耐用,出口到欧洲,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我国太湖流域18、19世纪曾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 花作紫色,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布经久耐用,出口到欧洲,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我国自然经济已开始逐渐瓦解B.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出口的中国棉纺织品质优价廉D.“紫花布”受英国上流社会欢迎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棉纺织业。依据所学,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故A错误,排除;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棉纺织业处于手工生产阶段,而这时的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处于机器生产阶段,明显领先于中国,故B错误,排除;从材料看不出中国棉纺织品的“价廉”,故C排除;中国的“紫花布”成为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说明“紫花布”受英国上流社会欢迎,故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我国太湖流域18、19世纪曾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 花作紫色,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布经久耐用,出口到欧洲,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20分)国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6至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
(1)观察上图,说明16至18世纪国际白银流动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走向出现的原因。(8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近代中国留学潮的序幕,詹天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世纪初,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高达2万多人,黄兴等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人物。五四运动前后,再次出现留学热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发展。胡适(留美)、***(留法)、刘少奇(留苏)等人是这批留学潮中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苏联。1951年至1958年留苏学生共7493人,79.6%学习工科和理科。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有120多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中外留学发展变化的历程。(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明万历《休宁县志·风俗》记载,安徽商人“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这说明明代
A.安徽人最善于经商B.区域商人集团形成
C.商业经济非常活跃D.各地经济差距较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