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汉(...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598~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618~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布可以得出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如汉唐时期陕西与河南的治理次数一直都很高,唐朝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治理次数也很高,也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可知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据此分析可知BCD均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反映,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治理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汉(】;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2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4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旧唐书·食货志》载:“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
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