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 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
材料三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和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1990年3月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美国成为“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的规定出自哪一国际条约?何时颁布?据材料三分析颁布的原因。(6分)
(3)美国对材料二中条约的态度怎样?原因何在?(6分)
答案
(1)苏联面临解体。(3分)
(2)《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6分)
(3)拒绝批准,并且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企图独霸世界。(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91年1月”联系教材内容可以想到原因应该是苏联面临解体;(2)从材料二的内容不难直接推断出材料出自1996年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从材料三中可以明确得出签订此条约的目的在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3)根据史实可知美国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且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条约不利于其企图独霸世界。
点评: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两级格局的严重冷战对峙,苏联解体后的局部地区的激烈冲突,以及当前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益深化等阶段。从中不难发现,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此后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局部冲突难以避免,世界多股力量的对比和分化组合尚在变动之中。
核心考点
试题【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主要考察你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9分)
(2)(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根据图1中①②所示,结合相关重大军事行动,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8分)
(2)从图1到图2,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两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 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冷战”下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柏林墙(冷战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故事)》【[英]弗雷德里克·泰勒著 刘强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修筑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被推倒的影响。(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