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1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丈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答案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
(3)观点:批判吸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1)魏源是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主张学习西方,但认为不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魏源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为以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胡适认为思想文化上也应该学习西方,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是由于其阶级属性决定的(3)毛泽东的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吸收利用。在20年代,他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4)根据以上分析和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过程经历了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的过程。
点评: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这也是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核心考点
试题【1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化一 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变化二 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8分)
变化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三个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概括指出上述三个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2年4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 ②救国思想的成熟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小题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
小题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6分)
小题3:D组人物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巨大的理论贡献,试各举一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