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分别是指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A不对,洋务派不属于政党力量,而是属于清朝封建官僚集团;B不对,只有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权更替;D不对,洋务运动不属于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三者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探索。
点评:近代前期中国人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思想历程经历了从“偏见”西方到“认同”西方;从主张“兵战”到主张“商战”;从固守“旧学”到学习“西学”再到提倡“新学”;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的历程。这是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断救亡图存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核心考点
试题【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 】;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3分)
(2)“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以下言论或主张,请你帮助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整理一下( )
①“夷之长技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代拟奏折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四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了这两位先生。      --陈独秀
请回答:
(1)四则材料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阶层的观点?(4分)
(2)材料一阐述了什么主张?有何意义?(5分)
(3)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思想主张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5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具体内容。(3分)
(5)据上述材料,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