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进步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现象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一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1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2 西装和中山装

图3 “文革”时期的衣着

图4 当代绚烂多彩的服饰
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从上述服饰的变化中,简要总结出中国民众在不同阶段的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同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足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足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材料二: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材料三:欧美新世界,固非一人之功,然华忒(瓦特)之力,实可谓八九分也。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材料四: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康有为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