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止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居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小题1: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践的。(2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4分)
小题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2分)
答案

小题1:特点:全面、系统,涉及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选取、使用的全过程;提出教养结合,从财、礼、法三方面鼓励和约束人才;强调德才兼备(任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实践:改革科举、改组太学、修订教材,培养改革人才(2分)
小题1:(4分)
看法一:朱熹的看法是正确的。王安石确实存在用人不当等弊端,任用了一些有才无德的人,导致变法失败。
看法二:朱熹的看法是错误的。朱熹抹***了改革的功绩,把北宋的灭亡原因归结为变法的“祸乱”;不符合历史事实。
看法三: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王安石确实存在用人不当等弊端,从而导致变法的失败。但这仅是改革的局部失误。而朱熹把北宋的灭亡原因归结为变法的“祸乱”,从而从根本上全盘否定变法,显然有失公允。
小题1:用人不当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用人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与改革事业的成败;人才的选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答出任两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观点也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小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理财”以农事为先
B.理财措施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
C.“理财”中尽量不损害大地主官僚的利益
D.“理财”为变法之先,是首先要解决的的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说的“谗佞”指的是(  )
A.拥护变法的人B.反对变法的人
C.政府中的贪官污吏D.变法中得益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
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B.农田水利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