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
题目
题型:辽宁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争夺巴尔干
题型:0128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     ]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