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中“务本”思想的区别。(6分)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什伍连坐;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12分)
(2)继续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劝课农桑,戒奢从简。(8分)
(3)区别:前者强调以农为本。后者不仅强调以农为本,更强调以民为本。(6分)
商鞅的“务本”思想:促进秦国农业的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封建制度确立。(4分)唐太宗的“务本”思想: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等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是什伍连坐;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2)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做为指导思想,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劝课农桑,戒奢从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和唐代宗的思想都是重视农业,但是商鞅主张用严刑峻法管理国家,而唐太宗主张以民为本。二者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可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和唐太宗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二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三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知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
材料五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
(2)归纳材料二中赋税制度的特点。(6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6分)
(4)比较材料四、五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日:“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日:“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5分)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性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衣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9分)
(2) 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次典型的‘国进民退’式改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