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转折”的基本含义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老人”所画的“圈”指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
答案

(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搞阶级斗争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2)建立经济特区。(2分)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对外开放积累了丰厚的经验。(2分)
(3)变化: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
(4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吸取东欧
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
动。(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1)考查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在经济上的转折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搞阶级斗争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材料二涉及的是在1979年的***的活动,其目的是主张建立经济特区,然后答出其意义。(3)材料三四涉及的是90年代以后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原因的分析结合国家政策、经济建设的环境、吸取苏联的教训和***南巡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主要考察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78年12月,我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国家决定首先在哪两个省实行改革开放?(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江苏 B.福建 C.浙江 D.广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观点和政策有很大不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   )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从维护僵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改革开放 
③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④对外关系从革命外交转向和平外交,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14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2分)
(2)依据下列四幅图片,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8分)
        
 
(3)阅读下表,概括1978年以来江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4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共八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B.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D.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