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在1953年的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农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建国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实践:实施“一五”计划。
(2)含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变化:由重工业变为信息化。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推动。
(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据报道:到2000年12月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引发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②充分利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力求获取最大量“和平红利”
③采取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政策
④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这种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出现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化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化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A.经济全球化将给各国带来巨大利益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化的主导权
D.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深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引人注目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为承担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照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是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业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概括材料中的事实说明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什么不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二,你对世界市场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