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杜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爱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3分)
答案
(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
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当今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台湾问题。材料一主要考查日本对台湾的割占及回归的历史。材料二考查的今天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第(3)问主要考查台湾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的立场和原则及其台湾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完全***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辨,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的解放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新疆发生了“七五”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明确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目标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B.欧盟C.东盟D.上海合作组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口直接对外贸易额与位次(引自陈锋《汉口发展与张之洞督鄂》)
年 份
进出口额(两)
占全国
1867
522342
0.41
1868
1398115
0.89
1869
1266253
0.83
1870
2290335
1.69
1871
3675409
2.36
1872
4075196
2.52
1873
4421536
2.86
1874
5258811
3.96
1875
5761239
4.15
1876
7271451
4.75
      材料二 张之洞极力主张兴修芦汉铁路,他指出:“语其便利,约有数事:内处腹地,
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干路袤远,厂盛站多,经路生理既繁,纬路枝流必旺,执
鞭之徒,列肆之贾,生计甚宽,舍旧谋新,决无失所,……近畿有事,三楚旧部,两淮
精兵,电檄一传,不崇朝而云集,都下或内地偶有土寇窃发,发兵征讨,旬日立可荡平,征兵之道,莫此为便,……海上用兵,首臣梗漕,东南漕米百余万石,由镇江轮船溯江而上,三日而抵汉口,又二日而达京城,由芦沟桥运赴京仓,道里与通州相等,……”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 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惟一之港。
——孙口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铁路交通领域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1906年,芦汉铁路通车。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张之洞、孙中山认为在武汉地区兴修铁路的好处有哪些?(4分,不得照抄原文)
依据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武汉最重要的铁路建设成就是                建成通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