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二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4分) 材料一、二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2分) 说明理由。(4分)
(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2分)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2分)
(3)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4分)
答案
(1)原因: ①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4分)
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2分) 理由: ①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②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4分)
(2)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2分)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3) 认识: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②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③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④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重,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探求强国之路。
(2)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是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而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注意政治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
点评: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洋务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本专题一直在高考命题中站有很大比重。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各种题型都容易出现。 
核心考点
试题【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行业不包括
A.面粉业B.钢铁业C.纺织业D.造纸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1949年B.1953年C.1956年D.1978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区域集团化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读下表
 
1978年
2000年
城市数量
193个
663个
小城镇
2173个
20312个
市镇总人口
1.7亿
4.56亿
城市化水平
17.9%
36.1%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3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