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 1933 年”时间及材料信息“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 国”可知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 济 (计划经济 )和集体生产”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思潮,故①③正确。题干材料 不能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中国更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 ②④有误。 
核心考点
试题【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
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

材料四: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5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B.倡导民主科学C.宣扬实业救国D.维护领土主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
1913
1933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0
64.0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0
0.0
0.5
现代运输和商业
5.1
4.6
4.0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