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年份英国中国(明朝)一关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收入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三 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答案

(1)不同:英国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远高于中国;明朝政府土地税收在收入比重中远远超过英国。(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重视对外贸易,走工商立国的道路。(2分)农业经济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分)
(2)变化:关税收入剧增,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债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增大。(2分)
特征: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现象:政府通过国家救济与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不断增加)。(2分)
作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趋势: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各国间经济联系加强。(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16、17世纪的世界历史及明清历史可以分析得出。依据所学知识,15——16世纪欧洲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依据材料中的“(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可以直接得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晚清历史可以得知,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依据材料三可知,图表反映的是美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财政支出情况,故第一小问依据图表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中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措施的影响回答即可,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依据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在财政收入情况的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中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的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依据材料四中国家政府加大对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支出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年份英国中国(明朝)一关税】;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由此可见他们主张的最大区别是
A.“理”是否万物的本原B.求“理”的方式
C.对待孔孟儒学的态度D.“孝亲”的方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以下与这次会议有关的是
①处于美苏两极格局                 ②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③第三世界兴起                     ④世界大战正在酝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代国际形势是

欧洲联盟               不结盟运动    日本太阳神塔
A.美国已经彻底衰落B.多极化趋势
C.加入国际集团才能生存D.全球化趋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位同学撰写的论文中有“新航路的开辟”、“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改变”、“国际分工的日趋成熟”、“工业污染与生态危机加剧”等语句,以此推断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
C.科技发展的多元化趋势D.经济集团化趋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