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C.“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1950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次,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第三次,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所以答案选B。
核心考点
试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泰勒斯B.普岁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民族工业发展柱状图(仅统计创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

——依据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的数据编制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重新全面厘订了经济法规……在1928~1936年间所颁布的有关经济问题的法规约有500项之多……适度鼓励改进生产技术,发展民办实业是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新动向之一……使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金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软实力”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