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阶段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
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聂荣臻、***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2000年:
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7700人
陈竺(现任卫生部长)
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材料二 从1896至1945年的五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堪称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革命者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变卖嫁妆首饰一同赴日;钱恂任日本外交官时,带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一个女婿去留学……
留日经历,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衡量国是的新标准,解放了中国儒生禁锢的灵魂,掀起了一股一浪高过一浪的民主革命运动,所以“没有留日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孙中山如是说。
材料三  百年留美几涨几落。自1872年开始,清政府共派出四批留美幼童。清末北洋的留美学生,在自然科学与人丈领域成果斐然。待到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开始后,又培养了钱学森、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其中相当多的人,在朝鲜战争前后回到新中国效力。
(1)材料一表格中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日生、留美生的不同之处。近代留学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依据:19世纪中期前中国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逐步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几乎没有出去留学的。两次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虽然人数少,影响不大,但毕竟有了开始,故谓“拓荒”。
(2)新动向:留学苏联。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以极大的鼓舞。
作用:加快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培养大批人才。
(3)不同:从规模上看,留日生大于留美生;从他们在中国近代的地位看,留美生高于留日生;从成才方面看:留美生多在科教领域有成就,留日生多在政治、军事成才。
启示:不同国家培养出不同人才,给中国带来不同的影响,留学须慎重选择。
解析

试题分析:(1)从表格并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长期处于闭关锁国情况之下,对西方世界持抵制的态度,对外留学不可能发生。两次鸦片战争让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强大,留学成为了当时实现强国梦的重要选择。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留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多。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表格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民国时期留学生继续保持了项西方和日本学习的趋势,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方向,即留学苏联。这位中国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和一步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留日生、留美生的不同之处:从规模上看,留日生大于留美生;从他们在中国近代的地位看,留美生高于留日生;从成才方面看:留美生多在科教领域有成就,留日生多在政治、军事成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阶段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和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及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
1861年清政府宣布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奕主持下,其职权日渐扩大。
1863年总理衙门下设的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继任,赫德在长达45年的任期内参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事务,凡事有关订立条约、对外交涉都得和他商量。
1875年清政府迫于英国强烈要求,派郭嵩焘赴伦敦就马嘉里案道歉,旋又正式派为驻英公使,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随即在其他各国首都也纷纷设立使馆。后又相继在一些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利益。
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晚期外事机构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这一变化。(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的是
A.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B.“无为”、“逍遥”、“以无事取天下”
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D.制天命而用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