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6分)欧洲历史上,一方面,民族主义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另一方面,或通过暴力路径或通过政治路径统一欧洲的思想与行动也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欧洲历史上,一方面,民族主义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另一方面,或通过暴力路径或通过政治路径统一欧洲的思想与行动也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推动“欧洲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10分)
材料二 希特勒能上台的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希特勒成功地把德国的法西斯运动——民族社会主义(纳粹)运动发展成一种群众性的运动,使纳粹党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成为德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丁建弘《德国通史》
(2)希特勒是欧洲历史上又一个企图统一欧洲的战争狂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能上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为避免民族沙文主义再起的危险,并促进欧洲统一的意识……西欧依循过去若干世纪的探索道路,缓慢地组成一个共同体。……但在走出这一步后,共同体的权力开始缓慢增长,这时,对欧洲一体抱悲观态度的人,便极力维护民族国家了。
(但是)人们常常忘记,正是由于欧洲一体化政策,像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长期处于独裁统治下的国家才得以在60、70年代和平转变成比较民主开放的国家。在30年代,各欧洲国家都采取保护关税政策,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至少拆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也有助于消除与欧洲其他部分的文化隔绝。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体化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照抄材料不得分)
答案

(1)措施:对外战争、推行《拿破仑法典》(2分)
影响:积极: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大陆封建统治,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拿破仑法典》成为欧洲大陆的立法规范。(6分)
消极:后期的战争带有侵略性,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招致各国的反抗。(2分)
(2)历史上德国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经济危机中德国遭受沉重打击,造成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6分)
(3)负面影响:民族主义成为一些统治者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给欧洲带来深重灾难并造成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4分)
积极作用:促进欧洲民主政治的扩展;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和经济发展;促进欧洲各国之间思想文化交流。(6分,照抄材料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为推动“欧洲统一”采取的措施:对外战争、推行《拿破仑法典》。根据材料“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拿破仑为推动“欧洲统一”采取的措施的评价。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能上台的原因:历史上德国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经济危机中德国遭受沉重打击,造成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民族主义成为一些统治者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给欧洲带来深重灾难并造成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材料“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至少拆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也有助于消除与欧洲其他部分的文化隔绝”可以得出一体化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欧洲历史上,一方面,民族主义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另一方面,或通过暴力路径或通过政治路径统一欧洲的思想与行动也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著名学者梁思成对于北京中轴线曾经赞美道:“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
这里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包涵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③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              ④居中不偏的儒家思想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
时 间
尼 克 松 访 华 行 程
1972月2月17日
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乘“空军一号”离开白宫,先到夏威夷停留数日。
1972年2月21日
11:30到达北京,机场与***总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当晚***总理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1972年2月23日
与***总理在钓鱼台会谈。握手之后,尼克松帮助***脱掉呢子大衣,这个镜头轰动一时。
1972年2月24—26日
尼克松及夫人等一行人登上长城,游览故宫;随后尼克松一行乘坐中国政府安排的专机前往杭州。
1972年2月28日
尼克松和***一同飞往上海,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上午10时离开上海回国;中美政府正式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请自拟题目,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对尼克松访华进行论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诗作者主张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正常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交通工具的变化,是国人对历史变迁的一种记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材料二:“造出争气车,献给***”是当时流行的口号。……当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时,***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
材料三:城市公共交通遇到了一种尴尬,……改革开放初期,非机动车(除了自行车和残疾人用车外)曾一度从城市的马路上消失。曾几何时,……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涌到城市找工作,……慢慢地发展为机动三轮车满大街跑,人力三轮车也卷土重来。
——据《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8分)
(2)以材料二汽车制造业为例,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生产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3)材料三中的“尴尬”指什么?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