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未入洞房,夫染病身亡。王氏“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终郁郁而死,马家“奉旨建坊,桂表节孝”。

材料二 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了,但那大都是男人们的声音。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概。这是此前所不可能有的变化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肤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重劳动。”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四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1)材料一中“奉亲守志,节孝两全”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推动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说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分)
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得(或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4分)
(2)变化: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到妇女解放、倡导女权。(4分)
原因: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近代工商业发展等。(4分)
(3)因素:工业革命;法律保障;新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系:社会发展促进家庭、婚姻的变化,家庭婚姻的变化促进社会发展。(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奉亲守志,节孝两全”强调忠孝气节,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其经济基础为封建自然经济,其思想基础为儒家的伦理道得(或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2)依据材料“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体现了以前的婚姻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材料二“妇女解放、倡导女权”,所以变化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到妇女解放、倡导女权;依据时间1912为辛亥革命后,可以得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民国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部即为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展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妇女从家庭走进了工厂,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材料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可以得出法律保障。依据“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可以得出新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关系来看应是相互作用的,从彼此之间的影响来考虑
核心考点
试题【(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下列历史时期与帕尔默森勋爵的话最相对应的是
A.17世纪中期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D.20世纪30年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史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缺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正确的是
年份
1950
1956
1960
1966
1970
1971
票数
10
24
34
47
51
76
A.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B.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
C.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是站在今天来看过去的,这就容易犯两个错误:第一,拿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难。再一个是从后往前看,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去苛责前人。”材料强调研究历史
A.要从后往前看,与时俱进
B.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考察
C.要注重历史实践,体验历史真相
D.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 分)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6 分)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6 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